約一年前,我在此欄寫過一篇文章,談馬斐森校長突然辭職,香港大學需要一位怎樣的新校長,文中我寫了一點對他的觀感。馬校長今年初告別港大到愛丁堡大學擔任校長,本文再談談這幾年我對他的印象。
2011年港大慶祝創校100周年期間不幸發生了8‧18事件,徐立之校長飽受壓力,決定辭職,沒有繼續第三個任期。大學馬上展開遴選新校長的工作,我有幸以校友的身份參加了整個遴選過程。2013年中馬斐森教授出席面試時有備而來,對港大各種情況有充足的掌握,面對師生的尖銳問題都回答得體,口才出眾,最後能脫穎而出。那次遴選校長的保密工夫做得很好,直至大學宣布新校長人選,之前沒有走漏半點消息。
馬斐森教授後來到港大與不同持份者見面,闡述他對港大發展的看法,一天之內從早到晚與教職員、學生、校友、教務委員會、校務委員會、媒體會面,壓力甚大,他都應付自如。當天我主持與校友會面座談會、出席校委會會議以及參加新聞發布會。之後正要離開大學返報社繼續工作之際,校委會主席梁智鴻醫生邀請我出席歡迎馬斐森伉儷晚宴,我欣然答允,希望有機會與他們多交流。當晚在君悅酒店中餐廳一個較隱蔽的角落設宴,只有兩、三位校務委員出席,大家無所不談。
首來報到 危機四伏
剛入席不久,有傳媒來電說遴選委員盧寵茂教授發了一個聲明,批評馬斐森教授不夠資格出任港大校長。這個聲明讓傳媒熱鬧起來,梁智鴻主席的電話響過不停,他要立即與大學傳訊部門的同事做危機處理,回答傳媒查詢。盧寵茂教授發砲之前,港大另外兩位資深教授陳婉瑩及程介明都發表過意見,認為馬斐森不熟悉中國與亞洲,對他領導香港大學的能力有懷疑。對一位即將上任的校長來說,可為出師不利。當晚我盡量把媒體關注他出任港大校長的即時新聞翻譯給他了解,告訴他要有心理準備,這是香港媒體的生態。我在他面試時提出過一個問題:「是否知道港大校長是一份危險的工作,你準備好了沒有?」他第一次到港大報到,便危機四伏。
完成了校長遴選工作,我在校委會的6年任期差不多完結,可以功成身退。梁智鴻主席跟我說,由於我是從校董會選出來的,可以再做3年,沒有一般只能做6年的限制。他希望我能留下來幫幫新校長,也為處於轉折期的港大多出點力。沒想到,我的第三任校委會任期內充滿挑戰。馬校長在2014年4月1日正式履新,不久大學便放暑假,讓他有點時間適應。那一年我在籌備創辦灼見名家傳媒,10月底舉行創社儀式及香港高校十大校長論壇,他很爽快答應出席,即使論壇的語言是廣東話。他更接受我們的訪問,內容刊登在場刊及網站。
馬校長上任後第一個面對的挑戰是如何處理佔中。佔中的發起人戴耀廷是港大法學院副教授,學生領袖骨幹來自港大和中大,作為一位不熟悉香港政治氣候的外國人,他如何應對?9月底佔領中環運動沒有按照戴耀廷原本寫好的劇本進行,而是讓學生佔了主導權,佔中運動意外地變成雨傘運動,全港高校學生都積極投入,也吸引了不少中學生參加。當時所有高等院校校長都面對巨大壓力,要表態是否支持學生在港九幾個據點繼續佔領。當時八大院校校長曾經想發表一個聯署聲明,但未能取得共識。一個晚上沈祖堯校長連同馬斐森校長突然出現在金鐘佔領區,一方面為學生打氣,也勸諭學生要小心謹慎。那一次讓馬校長贏得學生的愛戴。
佔領運動結束後,剛好港大正在遴選負責學術的副校長一職,法學院的陳文敏教授成為唯一獲推薦的人選,馬校長是遴選委員會主席。但這個決定到了校委會出現爭議,未能通過,之後風波不絕,學生與校外人士兩次圍堵會議,有委員偷錄、泄密、爆料,港大成為社會焦點。那段日子馬校長的危機處理算是做得不錯,盡力維護大學的尊嚴。沒想到一個副校長的委任,竟然成為不同政治勢力的對決,大學校園變得高度政治化。
馬斐森校長在港大的三年多,不少時間耗在政治事件及人事上,加上他的高管班子一直不完整,面對重重挑戰與壓力,他在很多方面都難以施展,只好另覓高就。港大經過這幾年的折騰,元氣大傷,希望新校長能夠帶來新氣象,大學可以減少爭鬥,向前推進。
原刊於《明報月刊》3月號,本社獲授權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