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來西亞作了兩場講座,慚愧得很。馬來西亞雖然離香港不遠,到過馬來西亞的次數也不少,但這次有關華文教育,接觸的華人比較多,才知道這裏面有如此複雜的、盤根錯節的問題。華文學校的生存至今,而且似乎還有許多發展的空間,可以說幾乎是一項奇蹟。
講座剛完,第二天,《星洲日報》頭版頭條大字標題:「華小採國小國文」。各個州的華文小學收到明年小六的國文(馬來文)課本,不是「國民型小學」的版本, 因此引起軒然大波。
弄清楚以上這兩行字,足以成為了解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入門。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的國家,人口2,900萬,馬來裔佔65%、華裔23%、印度裔8%,其餘是原住民或者是新移民(大馬近20年進了400萬印尼人,主要從事操作性勞動)。
國小華小 課本各異
馬來西亞的小學,除了極少數,都是公立小學。除了用馬來語為教學語言的「國小」,還有用華語的「華小」,以及用泰米爾語(印度南方語言)的「淡小」(當地稱為「淡米爾」),後兩者稱為「國民型小學」。馬來西亞學制的學年由1月開始,所有小學課本都是由政府(指中央政府)統一出版印發。
所有的小學都要學習馬來語,因為那是國語,但是因應學生的種族,國民型小學的馬來語(國語)課本比較淺一些。這次的事件,是華小收到的課本是比較深的馬來語課本。按照報道,華小的馬來文教師認為:「如果華小真的在新學期使用國小版本的小六國文課本,這無疑將是程度較弱的華小生的災難,因為其難度只有精英班學生可以勝任。」
那只是故事的一角。原來之前一直都有統一小學國文課本的建議,不過內閣議決不作統一。華小收到國小課本,當地記者訪問不同的人,答案很不一樣。教育部一位副部長說:「從明年開始,國小與國民型小學(華淡小)將使用同樣的小六國文課本。」教育部一位負責課程的官員卻說:「國小與國民型小學使用不同的課本,這是已經決定了的,不用擔心。」教育部另一位副部長則說:「是課本局的錯,自作主張只印國小國文課本。」也就是說,根本沒有印華小與淡小的馬來文課本。《星洲日報》的頭版大標題:「到底聽誰的?」
本文行文時,教育部長親自表態:「教育部不會統一一至五年級的國文課本,但該部嘗試要統一六年級的國文(國文當然是指馬來文)課本。」於是真相大白。雖然內閣決定不統一課本,教育部卻決定先從六年級統一。以行政措施解決政治問題,在馬來西亞似乎已是司空見慣。最後能否真正實施,又是另外一個故事。華裔教師的總工會「教總」已經表態「華小不能用國小課本」。代表獨立華文中學辦學者的「董總」,也呼籲華小「勿接受國小國文課本」。看來雙方要「硬碰硬」對壘了,但是一般教師覺得只是政治秀。
董總教總 統籌獨中
真正的問題,也許遠遠超過小學的馬來文課本。馬來西亞的小學都是公立小學,分為國小、華小、淡小,或許也代表馬來西亞的現實。雖然馬來人佔多數,但是大的商業勢力都在華人手裏;民間的小商業也有甚多在印裔手裏。不過,由於憲法影響,公務員中超過80%屬馬來裔;主要的政要、執政黨高層,又都擁有着國立的大企業;教育體系上的分配,其實也反映了經濟、政治與文化的分配。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