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鐵今後的問題

香港今後高鐵的問題,不是客流不足,而是設施應付不了龐大的人流,西九龍站大有可能比得上南京站日均30萬人次的客流,或許要4、5年時間才達到這樣的規模。

高鐵香港段通車,首星期乘客平均為4萬多人次,10月1日達7.8萬人次,客流量未如高鐵設計量。事實上,新鐵路線開通,對乘客與營運商來說,都有一個適應期,不可能一開始便滿員,否則的話,會帶來大的問題。

高鐵的特點是快捷的公交化運作,故可靈活配合客流增長而調整班次,減輕開通初期人流稍遜帶來的營運壓力。而香港的高鐵是接上內地高鐵網絡,可通達廣大的地區、數目繁多的城市。不同城市產生的客流不同,高鐵的公交化運作有足夠的班次空間來調整,應付不同城市不同的需求規模。

以內地同等發達和人口集中地區的高鐵為例,滬寧、寧杭、京滬以及廣深港內地段的高鐵,都是在開通後乘客數量急速攀升,5年內便已趨於飽和。例如,京滬線1300多公里,2011年開通,現在便已籌劃建設第二條高鐵。今年7月,16輛長編組的復興號投入營運,時速350公里。

廣深港高鐵的情況應近似滬杭、滬寧、寧杭線,乘客增加相信亦一樣。香港段10月1日乘客接近8萬人次,相信聖誕與春節假期客流會更多。同日羅湖過境有27萬人次,落馬洲支線有15萬人次,單從鐵路出入境便是43萬人次,佔當天出入境(機場以外)83萬人次的一半。高鐵人流屬偏低,但應是適應初期因素。有這樣龐大的過境客流,高鐵便有足夠快速增長的基礎。寧杭線高鐵今年的客流增長仍在20%以上,香港高鐵今後的增長亦有可能有雙位數,需要在班次和路線上下工夫。對高鐵的批評和建議應以知識為本,有根有據,才有建設性。

高鐵需求愈來愈大

廣深港高鐵使香港與內地緊密連接,對反中反共人士來說,這是壞事,因為他們都是想香港獨立,把香港隔絕於內地之外。但對於廣大香港市民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方便。

或許香港有些年輕人堅拒往內地,但香港有龐大的潮汕、閩南社群與家鄉保持着頻密的往來,此所以在廣深港高鐵開通之前,2013年開通的廈深鐵路變成香港與潮汕、閩南來往的主幹線,近年在假期時一票難求,已趨飽和。香港能開通直達潮汕、閩南的高鐵線路,是一大分流紓壓的措施,單以東行這方面的客運需求,相信已可佔廣深港高鐵班次一大比例,有關直達班次只會有增無減。廈深鐵路的汕頭聯絡線也剛開通,福建省內也變成市市通高鐵,廣深港高鐵在這方面的連接將十分廣大,客流自然會大增。廈深鐵路時速200公里,今年廣東省開工建設廣汕高鐵,時速會是350公里,香港高鐵也可連上提速。

另外,內地復興號350公里時速的高鐵班次開通臥鋪車卡,反應熱烈,香港也可開通遠程的港京、港滬臥鋪班次,十一廣州便開通高鐵動臥20趟。這樣的遠程都可以是350公里時速,6至9小時到上海、北京,需求會大。

香港今後高鐵的問題,不是客流不足,而是設施應付不了龐大的人流,西九龍站大有可能比得上南京站日均30萬人次的客流,或許要4、5年時間才達到這樣的規模,可是達到的話,西九龍站和周邊交通怎樣應付?我在2009年已提醒政府。

香港與內地出入境

經高鐵出入境是以內地訪客為主,羅湖和落馬洲支線則以本港居民為主。此中差別可能是緣於內地旅客早已習慣高鐵,本港居民還有種種懷疑和不習慣所致。習慣與否主要看方便與否,高鐵營運商肯定會逐步調節,方便的程度早晚與內地看齊。習慣之後本港居民乘高鐵必然增加,以內地旅客而言,與其在東鐵擠迫,又需兩地兩檢過關,今後從羅湖、落馬洲轉移往高鐵過關者便會更多。

以十一為例,航空以外,本港居民與內地旅客過境的比例是45萬與35萬人次之差,同樣以本港居民過境為主,而在平日,本地居民佔的比重更大,會是七三之比。

或許近年本港居民往內地的出入境人次無甚增長,反映着整體社會與內地的融合停滯,甚或有所倒退。但香港對內地的依存度大,出入境的主要人流還是本港居民。除非有重大政策變動,否則兩地往返的本地居民,每天仍可有60萬人次,跨境交通壓力沉重。若特區政府改變過往阻撓與內地融合的錯誤,本港居民往返內地工作、上學的比重會上升。

然總體出入境人口不是現有設施 (加上高鐵) 所能應付,特區政府與社會應及早為計,把挑戰變成香港升級發展的良機。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