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系統的優越及缺失

宏觀上本港教育系統的優越性,足以與世界一流國家/地區比拼,亦是過去本港教育成績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些原因,至於缺失,即要注視補救的地方,有下列兩點。

2020年代的第一年快將結束,在這裏檢視一下宏觀的香港教育系統,展望未來,也是適當的。

一般稱為教育系統,包括教育目的、教育體制、教育管理、教育資源、不同持份者等等各方面,範圍很廣闊,但今天我想講的有下列各點:

香港的辦學文化

研究香港歷史的人都知道,早在石器時代,便有香港人活動的足跡,秦朝時香港便被納入版圖,李鄭屋東漢墓遺址,顯示中原人士亦有定居於此,及後南宋年間,大量避難移民來港,開始了香港的繁榮年代…..很明顯,香港人承襲了眾多中華文化的特質,其中一點是尊崇讀書人,(所謂士農工商,讀書排第一),要培養子弟成為讀書人,便有辦學團體的出現,廣聘老師去達致家長的期望。

早期的學校多由宗親父老,或秀才書生主持,稱私塾、書院,亦有頗具規模的,及後英人治港,又把歐洲工業革命後產生的學校體制,帶入本港,逐漸有小學、中學,甚至大學的設立。四五十年代,因內地移居來港人口大增,港英政府便開始大規模與民間合辦了不少學校,是現有型態的雛型。

以下所談及的學校,以中小學為主:早期辦學,有官立(由政府出資及管理),有私立(由私人或社團出資及管理),有資助學校(由政府出資,辦學團體管理),其中最大量的是資助學校,其實這是本港特有的模式。
世界上大多數有規模及成熟的教育體系,多由政府出資辦理學校,而以私人辦學為輔助,本港有八成以上中小學由政府出資而由辦學團體管理的模式,是罕有的,這對辦學素質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由政府出資,可保證經常費用收入來源不虞缺乏,但統一管理的弊病是缺乏特色,同時公務員一般的管理知識是滯後,缺乏靈活多元,不利創新……本港早期辦學團體,多是有歷史的宗教團體或本地歷史悠久的慈善社團,集合不少有心人,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有辦學的願景,而這些願景又是很多不同宗教、社團、慈善家們的崇高理想,經過百多年的試煉,今天的辦學團體,大多數辦學理念清晰,辦學經驗豐富,透過法團校董會的制度化管理,辦學理想能在校實現,這種優良的軟實力,配合政府建設校舍,資助日常經費的硬實力,便產生一定的教育效能。

總結一句,可以說,本港的辦學文化源遠流長,特色是多元、全社會參與,集合民間資源及智慧,而經費不虞缺乏。

家人對子女就學的支援

華人對子女「讀書有成」的期盼,舉世無雙。有很多世界性研究公認:有中國人的地方,就算政府投入的教育資源不足,華人子女的學業,都有卓越表現,在香港也不例外,所以,若以教育經費的比例而言,港人教育的成就,在七十年代開始,已排在亞洲前列位置(近日港人學業成績卓越程度有所下降,值得深入研究)本港的家庭對子女教育的支援,在期望方面,超出一般水平,不容置疑,壓力只要不過分,便是動力,值得父母們適當運用這個傳統的期盼上的激勵。

穩定的教師團隊

中國人自古尊師重道的文化,使教師成為一個受重視的職業,本港教師,在政府投放公帑資助學校前,收入不多,四五十年代開始,內地移居本港人士漸多,也有很多知識分子投入教師行列,當時的師資水平頗高,學生的成就就算是高中畢業的,亦頗能成為社會的精英,及後政府有計劃、有規模的培訓教師,當時小學教師,大多由師範學院栽培,中學教師,大多由兩所大學(港大、中大)栽培,其成長及薪金有相當差異,近年政府統一了中小學教師的入職條件(大學畢業兼有師資培訓),而這兩年實行中小學教師全學位化,教師素質有一定保證,就業情況穩定,使本港中小學教師擁有一個穩定而專業的團隊,是多年政策及資源投入的成果,得來不易,值得珍惜。

以上三點,可以說是宏觀上本港教育系統的優越性,足以與世界一流國家/地區比拼,亦是過去本港教育成績走在世界前列的一些原因,至於缺失,即要注視補救的地方,有下列兩點:

  1. 對幼稚園教育系統未有足夠重視
  2. 對雙職家庭的子女教育,尤其基層家庭的支援不足。

在2000年9月,當我閱讀剛發表的「教育制度改革建議」,有一點令我詫異不已,

也是我之前比較少留意的地方:

  1. 在建議發表前還是稱呼幼稚園教育為學前教育,即是說,不是正規的學制;
  2. 在建議內談及幼師入職學歷,說:「提高要求至中學會考5科(包括中英文)及格」,我心想,回歸前,香港已經自稱為國際大都會,世界金融中心,原來我們對幼兒教育的重視及要求是這樣的低水平, 20年過去了,本港的幼稚園教育,在師資上有一定的改進,但校舍設備,活動空間及教師的穩定性方面,令人垢病之處甚多,如何與時並進甚至追回落差?

香港是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生活水平高,(好像是世界上居住成本最高的地方之一),雙親都需要出外工作的機會甚大,雙職家庭的兒童教育,是值得大家關注之處,有很多調查研究發現我們對雙職家庭,尤其基層市民的子女的教育支出,需要更多資源投入的呼聲回應不足,在疫情下兒童網上學習的支援,在一段長時間的考驗後,發覺不同家庭的差異甚大。這對貧窮家庭的子女,是極大打擊,如何補救?

除了以上兩點,我覺得也應關注下列的發現

有研究指出本港制定教育政策的機制,評分甚低(2017年9月,一丹獎公布全球教育未來指數在教育政策方面,香港排名22 ,得分54.8 ,遠遠落後於榜首得87.5分的新加坡:見本人2017年11月13日本欄文章〈由全球教育未來指數說起〉)。

教育界人士多次說過,教育局制定政策的透明度應提高,教統會的作用亦今不如昔,值得深思。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