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室樂團為捷克獨奏家打開藝術之門

兩人在加奏樂曲中,演奏動人,尤其是維維卡,平順悠揚的雙簧管聲音,的確非常漂亮、感情深刻,亦為這場令樂迷認識捷克音樂家的藝術造詣的音樂會,畫上完美句號。

近年在香港舞台欣賞到幾位外來的國際級雙簧管獨奏家,似乎都是法國土生土長的法式學派藝術家。而今次香港城市室樂團舉辦的「捷克經典」音樂會,邀請擔任獨奏嘉賓的兩位演奏家,其中一位亦是雙簧管獨奏家。樂團創辦人兼雙簧管首席黎燕欣(Leanne Nicholls)策劃這場音樂會的原因,原來與當年她的恩師、曾擔任捷克愛樂樂團(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首席的傳奇捷克雙簧管演奏家Jiří Tancibudek,有着非常大的淵源。

筆者最早聽過捷克愛樂樂團的錄音,已是60年代的出品,所以亦錯過了Tancibudek的樂團演奏,但即使是他的後輩,在當年的錄音裏,亦令筆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黎燕欣師承捷克學派的傳統,今次在較為少機會聽到的捷克作品中,邀請到的世界級雙簧管演奏家維維卡(Vilém Veverka),亦正好展現法國學派以外,其他歐洲地區的風格。無獨有偶,與維維卡並肩多年的二重奏拍檔、捷克的豎琴演奏家英格列霍娃(Kateřina Englichová),亦會展現除了法國學派以外,捷克的豎琴演奏風格;而英格列霍娃,目前亦為捷克布拉格音樂學院(Prague Conservatory)的豎琴教授,為捷克豎琴界,作育英才。

英格列霍娃的演繹風格,給人的感覺相當典雅而古典。
英格列霍娃的演繹風格,給人的感覺相當典雅而古典。

盧卡斯為豎琴和弦樂所寫的音樂

當晚為音樂會擔任指揮的蔡敏德,第一首演奏的作品,為較為現代樂曲,盧卡斯(Zdeněk Lukáš)所寫的《為豎琴和弦樂所寫的音樂》(Concert Music for Harp and Strings, Op. 177),可是,在純粹豎琴演奏、較平靜的音樂部份,英格列霍娃的演繹風格,給人的感覺相當典雅而古典。樂團的演奏,可能相對地在聲部的合作未算太複雜,所以團員的表現還是非常整齊,與獨奏的平衡還是相當良好。第三樂章風格相對地較為現代,英格列霍娃的強勁演奏,卻依然保持着優秀的撥弦,音色漂亮,丁點破音也沒有。

蘇克重要的作品

不過,之後樂團的弦樂組,接續演奏蘇克(Josef Suk,已故小提琴家Josef Suk的祖父)著名的《弦樂小夜曲,作品6》,一首對於香港觀眾來說較陌生,但對於蘇克來說卻是一首相當重要的作品。筆者對於樂團演奏這首樂曲,感覺上可以用較為生硬來形容。蘇克這首作品,與德伏扎克(Dvorak)的寬厚、老實、溫暖的音樂風格非常相似,演繹上,香港城市室樂團的弦樂聲部,當晚亦已能夠奏出了比較大氣而健壯的色彩,那已經非常好。可是,過於一刀切的音色與音量平衡、節奏過於穩定的氛圍、呼吸間隔的不足,確實亦未能將作品的層次表現出來。

其次就是,這首作品亦如德伏扎克的音樂風格一樣,偶然會有不經意的中提琴線條出奇不意地跑出來,不過中提琴組的表現卻稍遜。樂團首席陳詩韻及大提琴首席袁乙熙在第三樂章的獨奏片段,演繹這種豐厚的浪漫,無論音色與音樂語言的掌握,都優秀而動人。經過了這個樂章後半部的沉澱後,樂團在第四樂章情緒變化多端的表現,反而相當出色,色彩與層次、甚至音樂的玩味都有極好的表現。整體來說,在這首樂曲裏,大提琴組與低音大提琴組的水平,藝術性冠於其他聲部。

維維卡的雙簧管演奏,音色非常圓潤優雅漂亮。
維維卡的雙簧管演奏,音色非常圓潤優雅漂亮。

馬天奈的雙簧管協奏曲

維維卡演奏馬天奈(Bohuslav Martinů)的《雙簧管協奏曲,H.353》,這是一首現代感不太強的旋律性樂曲,今天還可以找到首演者Jiří Tancibudek的錄音版本。維維卡的雙簧管演奏,音色非常圓潤優雅漂亮,技巧乾淨亦自然,即使在樂句素材較為旋律性減弱的第二樂章,他的動聽音色,亦依然吸引到聽眾的注意,在低音及高音聲區的反差表現,力量更強。

維維卡在第三樂章的華彩樂段,音色與技巧完美;而在其他的音樂部分,演繹靈動。樂團與他的合作在蔡敏德的指揮下,效果相當不錯;而作為伴奏的重要部分,擔任鋼琴演奏的辛雅麗(Ariele Zanini)除了演奏令人演前一亮外,她在作品中處處緊貼維維卡的演奏思維,非常出色。圓號首席裘德禮(Joe Kirtley)及巴松管首席黎山度(Nigel Sandall)的演出,亦為樂曲增添了亮點。

嘆為觀止的《莫爾道河豎琴幻想曲》

筆者感到非常嘆為觀止的,可說是下半場開首時,英格列霍娃演奏由Hanuš Jan Trneček改編史密塔納(Smetana)的《莫爾道河豎琴幻想曲》(Moldau Fantasy for Solo Harp)。能夠找來做對比的出色版本,其實亦不罕見。可是當晚,英格列霍娃的演繹,除了音色可謂完美至極外,她的演出已不是純粹的豎琴演奏,而是把原著的整個管弦樂團,放在手上!

英格列霍娃在整首樂曲的布局上,音量的層次非常明朗,主旋律與伴奏的分野亦極其鮮明,而且,她對於樂句呼吸的表現,甚至是速度上的改變,都套用了一般大型管弦樂團的演繹習慣,而多於單純只是一台獨奏的豎琴,所以她的演奏,氛圍與氣度非常強大,能夠在豎琴上展現了原創樂曲的優雅而磅礴的氣量。她有如一個管弦樂團的指揮,操控著豎琴中不同音域的最漂亮色彩與能耐,幾乎可以說完美無瑕,音樂中的不同感情變化,更是自然流露,而且氣派非凡!這是一首極佳的《莫爾道河》的演繹版本!

英格列霍娃在整首樂曲的布局上,音量的層次非常明朗,主旋律與伴奏的分野亦極其鮮明。
英格列霍娃在整首樂曲的布局上,音量的層次非常明朗,主旋律與伴奏的分野亦極其鮮明。

莫札特的長笛與豎琴協奏曲

最後,維維卡與英格列霍娃,與樂團合作莫札特(Mozart)的《C大調長笛與豎琴協奏曲,K.299》,演繹的典雅,更加令人感到,上世紀優秀的音樂演奏黃金時代,並沒有因為這個過於商業化的世代而改變。尤其是維維卡,他的雙簧管演奏,在這首本來寫給長笛演奏的作品中,靈巧與輕盈的氛圍,他是完全套用了過去的,除了是符合到莫札特的音樂風格以外,更令人想起法國的長笛或雙簧管演奏學派的通透亮麗的風格。

維維卡在帶領英格列霍娃作二重奏合作的氣場,非常主導,無疑是這首作品中的靈魂,三個樂章的演奏都仿如晶瑩瑰寶,優雅至極。尤其是第二樂章,音色與歌唱性都極其甜美;兩人在第三樂章塑造出的樂句氣氛,很多時候都非常有趣可愛。樂團在蔡敏德的帶領下,為兩位獨奏家帶出一個非常乾淨整齊的背景。

上世紀優秀的音樂演奏黃金時代,並沒有因為這個過於商業化的世代而改變。
上世紀優秀的音樂演奏黃金時代,並沒有因為這個過於商業化的世代而改變。

兩人在加奏樂曲中,演奏動人,尤其是維維卡,平順悠揚的雙簧管聲音,的確非常漂亮、感情深刻,亦為這場令樂迷認識捷克音樂家的藝術造詣的音樂會,畫上完美句號。

註:作者評論節目為2024年10月24日香港城市室樂團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上演的「捷克經典」音樂會。

傅瑰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