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新人事、新氣象

今年是中大慶祝創校55周年,是凝聚全球校友的良好時機,為母校作出貢獻。

每年春節過後,香港多家高等院校陸續舉辦傳媒新春聚會,各大學校長會帶領一眾副校長及院長出席會見記者,介紹學校未來一年的新發展;媒體也希望拿到一些新聞,多認識大學管理層,打好關係,所以每次聚會都很熱鬧。過去我出席過很多這樣的活動,今年事忙,只能出席中文大學的聚會,向母校新校長段崇智教授問好。3月初乍暖還寒,一個下午重回母校,首次從崇基書院不用坐車走到本部的邵逸夫堂,對校園風景有另一番體會。

去年筆者在本欄曾經寫過〈香港中文大學新校長的挑戰〉一文,提出在目前的政治氣候下,段校長上任後需要小心應對。港獨或自決議題成了不少高校活躍學生的心頭好,往往跟校方對着幹。當日出席的媒體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敏感題材,要求段校長表態。他與學生代表將有不少見面機會,需跟他們保持良好關係,但要不亢不卑,有理有節。

用心處理校友事務

今年是中大慶祝創校55周年,是凝聚全球校友的良好時機,為母校作出貢獻。段校長在致辭時宣布中大成立環球校友諮詢委員會,有十二位校友成員,由校長擔任主席。委員會4月召開首次會議,討論未來如何提升中大國際形象,為中大開拓資源。我看了一下名單,這批校友代表都是獨當一面的人物,在全球多個重要崗位擔當重要角色,難得他們願意為母校出謀獻策。段校長這一招非常高明,也反映出中大在處理校友事務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創校半個多世紀,中大人才輩出,遍布世界,他們可以為大學的下一步發展盡心盡力。

中大是研究型大學,一直致力推動各種領先科研計劃。段校長強調發展卓越研究,將繼續發展四大研究範疇,包括中國研究、轉化醫學、資訊與自動化科技及環境與持續發展,配合政府創科發展及善用中大現有優勢,發展人工智能及生物科技。上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出,額外投放500億元推動創新科技發展,集中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段校長指出,中大於人工智能(AI)及生物科技研究皆處於領先地位,學校將把AI推展至跨學科層面,當日校方示範以人工智能書寫揮春,令人大開眼界。

段校長本身是國際知名的生物醫學專家,特別重視生物科技範的研究,中大於2009年設首所生物醫學院,目前在相關範疇研究取得不錯的成果,他說會繼續促進轉化醫學,研究幹細胞、再生醫學等範疇,改善人類健康。中大自行籌辦的中大醫院的興建進行得如火如荼,2020年可以啓用,是大學一個里程碑。副校長霍泰輝教授對筆者表示,這家醫院為香港市民提供價錢合理的高水準服務,令中產階級的病人應付得來,多一個選擇。近年香港的私立醫院服務供不應求,這所有400個床位的新醫院落成後,對港人是一大喜訊。

中大與史丹福加強聯繫

段校長更首次提到史丹福大學正與中文大學商討,日後會定期派學生到中大校友學習交流。史丹福大學很重視學生的海外學習經驗,在歐洲、亞洲幾個重點城市都設立學習中心。過去多年史丹福與北京大學都有合作,學生可以到北大上課一個學期。幾年前史丹福在北大籌建了一所古色古香的校舍,由香港利氏家族出資。沒想到2016起由於學生人數減少,這個中心的課程已經停辦,史丹福計劃把學習基地轉移到香港。

過去一年與今年初,史丹福幾次派人到中大考察課程安排、宿舍教育、課外活動及本地支援,都感到理想,欣賞中大深厚的中國文化、重視雙語教育、多元文化以及獨特的書院制度等,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及旅遊城市,對學生也有獨特的吸引力。我到史丹福大學的網頁查閱,發覺有關部門已經公布了這項消息,2019年正式實施,學生可以報名。筆者當日問段校長是否與史丹福達成合作協議,他說仍在商討細節,估計很快會正式宣布,這是對中文大學慶祝55周年一個大好消息。

中文大學能夠得到史丹福的青睞絕非偶然,前副校長廖柏偉教授是史丹福經濟學博士;前校長劉遵義教授長期在史丹福任教;現任副校長王淑英教授也是史丹福社會學博士,其他在史丹福畢業的教員也不少。據我所知,史丹福對選擇合作對象非常嚴格,過去10多年,香港與內地紛紛物色海外大學作為合作對象,從商學院的合辦EMBA到邀請歐美名校開設分校,但從來未見史丹福的身影。中大與史丹福可以結盟的影響力,比日趨泛濫的排名來得有意思。

中大新人事,新氣象,將有不少新發展,祝願她更上一個新台階。

文灼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