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耽於逸樂,也是可以理解的。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至少兩代人勤奮努力,才可以達致今天的富裕。當然,此中有國際大環境因素、內地助力,但港人若不勤奮,是沒法抓住歷史時機而發展的。上兩代人享受努力的成果是理所當然,但因此而嬌縱下一代,卻會給下一代埋下苦果。
香港在內地進一步復興騰飛中肯定會連帶受益,這是九七回歸、一國兩制帶給香港的歷史機遇。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不會是任何人都可坐享其成。香港從來都是開放的自由港,政府不可能把社會的種種資源讓本地人霸佔壟斷,排斥競爭,不思進取,政治庇蔭會使下一代的競爭力大減,缺乏面對個人、家庭或社會逆境的能力。回歸20年也足以顯示出,過度照顧本地下一代會使社會整體發展緩慢,下一代的個人競爭力與香港整體競爭力同時受損。更重要的是,世界正處於一大變動轉折,技術突飛猛進,社會各方面都隨之大變,香港耽於安逸、守株待兔便會被大變動淘汰。
下一代還有他們的下一代,若當前的下一代不適應大變而不肯努力,上兩代積累的財富會坐食山崩,香港有可能演變成英、美一些城市,從繁榮走向沒落。即使內地因素維持發展,本地的下一代也會被競爭排斥,而由盛轉衰的心理打擊,會侵蝕當前的下一代和他們的下一代。或許年輕人可走日本的路,無欲無求,不結婚不生仔不享受,但驕縱的一代能夠像日本般有佛性嗎?抑或是像歐美一些衰落大城市,走上毒品之路?
失去力爭上游的拚搏心
香港的問題是失去力爭上游的拚搏心。過往幾十年,香港由比廣州更窮更落後的城市,一路奮鬥追趕,七十年代便經濟起飛,九十年代更傲視全球。可惜回歸後耽於逸樂,也因中央的特殊照顧,香港逐漸失去拚搏心,轉趨保守封閉。五、六十年代香港趕超廣州,今天被立市30多年的深圳趕超,廣州也早晚超越香港,歷史的循環轉變也許從來如此。
當前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國家是以色列,在逆境中求存,兩手空空走過來,因此不怕艱辛、無懼風險,一直抱着隨時面對患難的心,克勤克敬,此所以科研投資比例遠超世界各國。即使有人不同意猶太復國主義,但以色列舉國上下的拚搏精神不能不使人敬佩。
全球科研投資比例居第二位的南韓,同樣處於長期的戰禍威脅,美國不願結束韓戰,在南韓駐軍。曾被日本殖民統治之痛成為南韓奮發的動力,製造業的競爭力直逼日本;從韓戰時期的農業社會起步,這不能不算是經濟奇迹。
而中國的復興始自1949年,是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的爬上來,全無僥倖。此所以今天的國歌還是《義勇軍進行曲》,不忘苦楚,還是要奮勇爭先,把中華民族從隨時滅亡扭轉為復興之勢,且大有超越康乾盛世的機會。20年的貪腐是最大的危機,習近平挽狂瀾於既倒,代表幾代人的不懈,而新時代的中國式社會主義,把人類命運共同體變成中華民族復興的目標,世界的政治、經濟、環保危機便成為中國的奮鬥對象。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