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制裁 中國不應示弱

以美國的品性,即使中國今次讓步,依然會繼續進逼。中國須走自己的道路,還要自主研發、生產,並與國際上的友好國家緊密合作,建立起更大的經濟空間。中俄合作,只能加深加快。

中美之爭似乎大有當年美日之爭的情景。美國是主攻方,採取各種手段,不顧國際法與國際貿易協議,肆意攻擊,也不管針對中國的理由是否合理、是否有據可依。中國如日本,處處退縮被動。表面上還是堅持國家利益,據理力爭,實際上有着早年給美國送禮、讓美國消氣的思維。在貿易上亦作出讓步,特別購買美國貨,用政治替代貿易原則,不敢再提「中國製造2025」的產業發展戰略、一口承諾金融開放等等。美國攻陷中興、圍堵華為,中國政府基本上毫無對策,只能忍讓。對美國的諸種不合理霸權作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各種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乃至道德與人道主義的破壞,不敢針鋒相對地批評。

日本當年是美國附庸之國,不敢抗逆美國還屬理所當然。可是中國不同日本,中國的復興是靠打破美國的欺壓圍堵而來。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一是美國借中國來抑制蘇聯、日本;二是中國上下勤奮努力,在正常的國際環境中取得成果,並不是美國恩賜,也不需感激美國。

中國的革命、發展都是靠不聽美國指揮而成就。當中國強大,美國轉過頭來像對付日本那樣對付中國,中國是否會韜光養晦、忍氣吞聲,還是以為可以示弱來討好、欺騙美國?其實示弱的同時,是向國內表示政府之軟弱,而示弱後美國還會加強欺壓。中國已成美國新冷戰的對手,美國怎會放手呢?或許中國應像當年那樣有節有理但同時有力地回應。

美國要抑制中國發展

中美貿易摩擦只是表面的爭執,底下的主要關鍵是美國要抑制中國的科技、經濟發展。加關稅還是小事,因為是雙刃劍,美國已經去工業化,高度依賴進口,對中國進口加關稅,最後可能便是部分地把從中國進口分流至其他國家,並且由美國消費者承擔加稅加價的代價。

對付中興已是一個開始,但以中興讓步結束,一切依舊,不過中興納入美國政府的直接監管之下。當前美國是對付華為,且是聯合盟國來排斥華為,說華為侵犯美國的知識產權,卻苦無證據,便改以國家安全不用證據的方法來排斥禁制華為,最近更由國會立法,禁止對中興、華為等出售關鍵零部件,目的不單是在美國禁制華為、中興,且藉華為、中興產品使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而禁制它們把產品銷往任何國家,這是意圖全面封殺。若封殺成功,相信會進一步針對有國際競爭力的任何中國公司,且會援引日本、荷蘭、德國等政府作同樣的封鎖,如此政策,便構成新冷戰美國制約中國的最厲害措施。由於中國改革開放過於偏重進口技術產品,特別是關鍵零部件依賴更高,不願自主發展,半導體便是最突出的例子。現在要對美國進口的關鍵零部件找替代,不是沒有可能,卻需下大工夫和一段時間。

以美國的品性,即使中國今次讓步,依然會繼續進逼。中國須走自己的道路,還要自主研發、生產,並與國際上的友好國家緊密合作,建立起更大的經濟空間。中俄合作,只能加深加快。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