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若曦回歸台灣生活近20年,見證了美麗島事件的發生,也深深地感受到這些年來台灣所發生的巨大變化。觀乎經濟、政治、民主進程,台灣當年是炙手可熱的亞洲四小龍,到今天依舊是中國以至東南亞不可忽視的重鎮,但當中氣候早已悄悄起了劇變。身為文人,陳若曦以獨特的視角,穿梭於中國及台灣的重大事件之間。
變成「台獨的同路人」
陳若曦旅居美國期間,台灣發生了美麗島事件。事件源於當年美麗島雜誌組織發起群眾遊行,訴求民主自由,後來爆發警民衝突,以致許多重要黨外人士遭到逮捕與審判,甚至一度以叛亂罪問死。
當時蔣經國主導的國民政府拘捕批評政府的人,著名作家聶華苓就打電話給陳若曦,希望她向蔣經國求情。當時陳若曦第一個反應是拒絕的,但後來聽說偶像胡適之拒絕幫忙台灣同胞,至今依然未得原諒,讓她一下子就怕了。於是在1980年,她就隻身帶着聯署信前往台灣。
她藉着獲得吳三連文學獎的機會回到台灣,求見時任總統蔣經國。會面時,她交出了聯署信,但蔣經國就只輕瞄了一眼,估計早就看過內容。她向蔣經國表示,美麗島事件不是叛亂,只是民眾上街遊行,蔣經國立刻反問她民眾的動亂行為應屬什麼性質。陳若曦當時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我真的沒有政治細胞,沒有想到要問我這件事情什麼性質,我一下想不起來,就說是嚴重的交通事故。」蔣經國頓時瞪了她一眼,會面的氣氛也變得很僵,她也就只好告辭。
後來陳若曦收到電話,說總統要再見她一次。蔣經國再向她表示,經了解後美麗島事件確實是有組織及叛亂性質的。她當時心裏就想反駁蔣經國,結果語不驚人死不休,竟然當着總統的面直指說:「這是警備總務的苦肉計,讓他們有藉口可以鎮壓。」蔣經國當時一愣,整個人彈起來,就要拼命的樣子——之後嘆一口氣,總算把怒火壓了下來,就對她說以人格擔保政府不會行苦肉計。這時陳若曦終於知道自己把禍闖大了,於是便趕緊告辭。後來她回去美國,報紙就開始一片抨擊,直指她是「台獨的同路人」。
「蔣經國晚年很努力」
回到美國後有記者問陳若曦,在見總統的時候有沒有講計程車司機的苦況。陳若曦對這個問題覺得很奇怪。當時想了一想就說有,因為那時她回到台灣,想去懷念一下在大學教書時期的光景,所以坐了計程車,在途中問起計程車司機對美麗島事件的看法,後來把這段經歷形容了給蔣經國聽。
原來,蔣經國於陳若曦會面之後,下午立刻就到高雄去,他沒有坐早就準備好的汽車,反而走到街上攔了輛計程車。陳若曦當下恍然大悟,從此改變對蔣經國的印象。原來蔣經國真想了解真相、了解民間,所以去坐坐計程車,跟司機談談美麗島事件的看法。陳若曦說:「無論如何,你想蔣經國他這個臉誰不認得,誰會跟他講,但是他很努力啊,這個我給他肯定了。所以蔣經國他晚年追求真相,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佩服。」
當年美麗島事件爆發,蔣經國乘機把台灣駛向民主和繁榮,直接影響了整個台灣的未來發展。美麗島事件可說是台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直接令到台灣結束一黨專政、開放報禁,使得台灣的民主逐漸實現,大大地影響了台灣的社會意識形態。當中涉案的人士及其辯護律師,大多成為了台灣政治圈子中極具影響力的人物,更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名字——施明德、陳水扁、呂秀蓮、陳菊、姚嘉文、謝長廷、蘇貞昌等等。
蔣經國開明務實的作風得到陳若曦的讚許,晚年更為台灣帶來了民主化和台灣奇蹟,台灣唯一的在野黨民進黨也向他表示尊敬。就連鄧小平也慨嘆「可惜,經國死得太早了」;周恩來則指蔣經國「是願意做些事情的人」。
「愛台灣」與「愛毛主席」
後來在1995年,陳若曦決定再次回到台灣定居。她當時就感到台灣史無前例的自由和民主,總統直選、新聞自由,一切有賴蔣經國去世以前開放報禁、黨禁。甚至陳若曦回大陸去探親,內地的報紙也說台灣有很多家報紙,有新聞自由,而且經濟空前的富裕。但20年過去,在繁榮背後,也有着她不願樂見的變化。
(請按下一頁繼續閱讀)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