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鴻:中國古今的國際化步伐——絲綢之路與一帶一路

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而多元多變正是絲綢之路的精神。
我提議中國的方向,是在「十三五規劃」發展新的產業,或是轉化傳統產業為生活產業。日本的家電打敗了歐洲的、美國的。最近,中國的打敗了日本的:東芝被位於中山一帶的美的收購。我想全球70%的家電由中國生產,所以中國在經歷轉型。我們都被香港人、美國人騙了,以為中國只有低成本生產,但中國更接近歐洲。
大家都知道中國富有。雖然最近人民幣也面對一些問題,但人民幣迅速主導世界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中國有力量恢復一帶一路。要恢復一帶一路,不僅僅要出口,還要改變這個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如果看明朝的版圖,當時的一帶一路是全球化的。

從敘利亞看歐美政治博奕

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烏克蘭的問題。2013年前,歐羅是世界最大的交易貨幣。其交易率佔全球的約40%,而美元則跌至20%。美國只有美元,所以美國人不允許美元低落。他們不以經濟競爭,而是依靠烏克蘭。歐洲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歐洲絕大部分的天然氣都是經烏克蘭運送的。烏克蘭的政府是民選的,美國是以革命取代的,令俄羅斯的天然氣未必能運到歐洲。就算運送得到,烏克蘭也可能扣起不付錢。這對歐洲、俄羅斯、中國來說都是一個危機。
烏克蘭的解放有幾個重要因素。歐洲的國家中,德國最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依賴,而這是無可取代的。在這個情況下,德國必須要解決烏克蘭的危機。要想達到此目標,便要和俄羅斯合作。本來,德國和俄羅斯之間有一條天然氣管道,但歐洲阻攔使用,使德國和俄羅斯商議建設新的管道。兩國甚至合資,成立天然氣分銷機構,希望在2019年不需要再經烏克蘭運輸天然氣至歐洲,而是直接運到德國,再賣給其他人。烏克蘭想和解了,美國如何對付他呢?再釋放一些難民。敘利亞的難民也待了四、五年了。為什麼不讓他們出來呢?於是,美國突如其來釋放他們,所以歐元大跌。
值得一提的另一點是敘利亞戰爭。敘利亞戰爭始於2011年,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簽署了一個意向書,同意伊朗天然氣運往歐洲。全球最大的天然氣井位於波斯灣,一半的波斯灣屬於伊朗,另一半屬於卡塔爾。卡塔爾不希望伊朗的天然氣運送出去,所以他一口氣把天然氣都提取出來。2009年,他希望建新的管道,運送天然氣至歐洲,以取代俄羅斯,但敘利亞不肯。當伊朗、伊拉克和敘利亞終於談判好了,敘利亞卻爆發內戰了。根據維基解密,希拉里經常在武器上資助伊斯蘭國,但香港不報道維基解密的新聞。我們只喜歡看關於獨立、反共的新聞。之所以造成今天這個局面,不是因為民主問題,而是因為石油利益。所以發展一帶一路的最大挑戰是美國。美國以為全世界都屬於他,美國的軍隊佔領全世界。美國佔領俄羅斯的地方,就是希望迫使俄羅斯這個聯邦解體。

多元多變的絲綢之路精神

為什麼一帶一路要以基本建設為先呢?那時候,正值蘇聯冷戰,所以蘇聯附近的地區沿用的是蘇聯的鐵路系統,和中國的、歐洲的不同,不能和其他國家接軌。要想打破這個局面,把歐洲、非洲及中國連接起來,改善鐵路系統。相比公路及航空,鐵路更為優勝。海上運輸是點對點的,而鐵路運輸是有很多站的。
在過去的十幾年,歐亞貿易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美國的非工業化,令美國愈來愈依賴進口,而他們自身的經濟亦逐漸金融化,所以他們在國際貿易的重要下降。另一方面,歐洲及其他亞洲國家經歷工業化,在這方面上升得很快。2005年,歐洲和亞洲的貿易量超越了歐洲和美洲的貿易。2015年,歐洲和亞洲的貿易量達到一半,而歐洲和美洲的貿易只有四分之一,導致歐亞兩邊有強烈願望進行交易。隨着成本降低,逐步建立起絲綢之路的路線。
儘管鐵路系統不算完善,但是已經有很多經過新疆,通過海港、鐵路、公路,到達烏克蘭的運送公路。烏克蘭政府之所以和俄羅斯的有對抗,是因為現在的烏克蘭很聽美國的話。在獨立以後,烏克蘭難以為生。以前,東面的烏克蘭是工業區,但是現在獨立了。烏克蘭是不可能依靠農業為生的。歐洲不願付錢,美國也沒錢可付。烏克蘭該怎麼辦?它希望成為絲綢之路的中轉站。中國有經過新疆,到達中亞的貨運。烏克蘭希望連接北歐及其他歐洲國家。就算系統不完善,地方軌需要更換,但是工程仍然在進行。很多人說習近平關於一帶一路的說法太虛,其實並不其然。
在全世界發展中,人口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歐洲的人口長期下跌,可見萎縮之勢。即使是其他國家,也會面對同樣問題。例如中國達到人口最高峰後,可能會急速下降。非洲的人口增長最大,所以從往後50至100年的世界人口,中國不再是世界工廠,反而其他區域的比重有所改變。
現時,中國大約有39條中歐線,最短的是從成都到德國,只需16日半,而要是從東莞出發,就需要19日。政府希望在2016年底前有60條路線。當然有人認為這些路線出現虧損。起初,成都至歐洲的路線的確有赤字,但是都由政府補貼。即使火車運輸補貼了不少錢,但是運輸設施可以鼓勵招商引資。當規模更大,自然不需補貼。雖然海運便宜,但是要大批量運送,和市場需求不符合。更重要的是,海運沒有「回頭貨」,而鐵路運送則有愈來愈多的「回頭貨」。現時,中國鐵路運送的有一半都是「回頭貨」,意味着運費也隨之減少。即使將來政府不能補貼部分線路,但是鐵路運輸時間比海運的少很多,價錢卻和海運差不多。
鐵路運輸所需時間為十多天,但海運所需時間動輒40、50多天。貨運過程帶動了經濟發展,小企業也可以參與其中。過程中,「回頭貨」愈來愈多。很多歐洲的農產品,例如烏克蘭的有很大的變化。以前,中國依賴歐洲入口的農產品,但是去年中國玉米在烏克蘭的進口愈來愈多。隨着俄羅斯經濟改善,小麥的生產量超過了美國的,開始出口至中國。中國糧食局和俄羅斯的約定,替他們運送糧食至中東、伊朗。
2035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國家的勞動人口增加將會超越其他國家增加的總數。換句話來說,全球開始出現人口老化問題。在非洲投資是一個新的選擇。埃塞洛比亞是非洲第二大國家。雖然它前身是難民國家,內戰不斷,但是近年發展平穩。他們不靠石油、出口,而是政治穩定。非洲之所以被稱為黑暗大陸,有很大程度是因為歐洲的帝國主義。歐洲發展以前,非洲的文明不比歐洲的差,不過後來1億人被擄走當奴隷。你說所遭受的破壞有多大?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國默默艱耘。今後的人口增長和政治、經濟穩定相輔相成。
印度很特別,勞動參與率有50多個百分比,而中國的有70多個百分比。印度人不工作的,可能他們的生活質素有所改善。歐洲開始沒落,特別是東歐國家。一方面,人口不斷下跌。另一方面,人口轉移到西歐,所以德國需要難民。一帶一路不僅僅向外擴展,還重新發展國內。重要的是思想的轉變,而不是建設的吸金能力。
幾年前,我去過緬甸。那時候,緬甸沒有電、油。有時候,乘坐小巴中途,司機會拿着玻璃瓶買油。幾年後,緬甸不僅有電可用,還有更多人用手機。
總而言之,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而多元多變正是絲綢之路的精神。中國夢並不是單單關於利潤的多少,而是多個國家的社會發展。中國是包容、共商共建。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