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官員上周四(19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副部級別的會議,沒有取得實質進展。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半,雙方互有損失。香港發展論壇最近舉辦「中美新格局」主題演講及深度對談會,由香港發展論壇召集人陳啟宗與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進行對談,兩人說古道今,並分析當前中美關係中的矛盾與可能的出路。
陳啟宗是恒隆集團及恒隆地產董事長,他坦言小時候,家人要寄食油回內地,沒想過中國能有今日的強大。他把中國變得強大的原因,歸功於政策對頭和選對了領導人。他指出,以往所謂「中國問題」都是中國本身的問題,但今次的問題卻來自美國的壓力,因此找來有世界觀又有深遠視野的楊榮文一起對談。
楊榮文是祖籍廣東潮州的新加坡人,不僅華語流利,對中國國情也有深刻認識。下文是陳啟宗和楊榮文對談的摘要:
陳:陳啟宗 楊:楊榮文
楊:我在2001年11月出席卡塔爾首都多哈的世貿會議,中國官員也有出席,歐美國家一起向中國施壓,新加坡則沒有跟隨西方向中國施壓,反而邀請中國加入仍在籌備階段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不過中國拒絕了,當時誰也沒想到中國有今日的成就。
說中國違反世貿規則是不對的,只能說中國現在有更高的水平。
西方反華顯得焦慮不安
至於近期的中美貿易戰,中國其實不想加關稅,中方已經讓步八成,但不會被人欺負。美國的會談方式有點粗暴,應該更有技巧。特朗普很現實,如果有利他的選情便容易談;相反,如果不利選情,他就會很苛刻。美國反中情緒前所未有地惡劣,壓力愈來愈大,對中美國雙方都形成壓力,就算談得成,科技的競爭也將持續,例如打壓華為,反映了美國人的潛意識。
100年前,沒有列強重視中國,中國人民反對賣國的「二十一條」,五四運動變成新文化運動,是中國今天發展起來的遠因。
五四運動100年來,西方列強用盡所有藉口欺負中國。今天已大不相同,西方列強的行為反映多國的焦慮和不安全感,這就是「反華」的原因。有人說,習近平沒有「韜光養晦」,但這只是西方對華欠缺安全感的表現。
中國強調雙贏並不足夠,美國人反華,並不是因為了解中國,而是感到不安全,感到中國會剝削他們,甚至取代美國地位做「老大」;亦有認為中國「密謀」成為世界強國,但我並不認為中國人真的想做「老大」;中國能夠照顧自己的國民已很好。中國人口中,九成人都是漢人,能夠統一中國,不是沒有原因的。中國人有儒家思想,有「禮」。世上很多人認為這只是藉口,但中國人仍要很多年才能讓世人明白。
中國人對美要恩怨分明
長期以來,中國人所說和所做的,都是以自己的同胞作為觀眾。中國人要向全世界解釋自己。美國人表面強大,有雄霸天下的心態,所以美國人仍然擁抱核武。美軍全球最強大,中國人不能讓美國嚇倒,要小心看着美國的核武。
特朗普說過,美國要有空中指揮,儘管有美國人不希望太空政治化,但這很難做到。
其實中美雙方都明白,20年前,美國發射導彈炸南聯盟貝爾格萊德中國大使館,中國不相信是意外,這是中國的戰略,不想大政策受到一些事情的影響,即使咬斷舌頭都不反擊。
第二次大戰中的珍珠港事變,不是美國人想打仗,911事件也一樣。美國若是過度反應,會受到更大傷害。中美軍艦在南海幾乎相撞,美國更難控制情緒。中國不能忘記19世紀的美國良知尚存,例如退還庚子賠款辦教育、幫助中國抗戰,例如昆明的飛虎隊博物館。在美念書的中國人也明白美國人民的友善,但中國人也必須經常向美國人講自己的事情。
高鐵不妨給予留學生優惠
關於「南海仲裁」,中國不接受強制的仲裁,根本沒有去解釋立場,因此「輸了」,中國根本沒有解釋立場,因此各國才指摘中國,而中國只保持緘默。中國有這麼大的鐵路網絡,每年有這麼多留學生來華留學,如果高鐵給予美國留學生優惠,也會令美國人與有榮焉。相反,如果慢慢讓美國的反中國情緒變成反對華人,就會演變成種族仇恨,可能要幾代人才能消除。
我們應該盡量減少戰爭的可能,我很高興中梵關係走向正常化,簽了新的協議(任命主教臨時協議),現在中國的主教都得到梵蒂岡的祝福。中國也有了基督教題材的電視劇,說明中國人已準備在中國接受基督教,東盟國家應幫助日本、韓國與中國友好,這對東盟非常有利。
歷史未終結 西方習慣做老大
陳:年輕人應該多認識歷史,對了解世界有幫助。那麼,今天的中美貿易戰是開始還是決戰?
楊:美國人認為,中國製造了不民主的現實,中國共產黨是始作俑者,專制統治不會有經濟發展。他們年年在等中國經濟「硬着陸」,但中國的情況與他們的想法有落差,因此他們想扯中國的後腿。他們應該明白,中國在歷史上能夠管理多民族、有發明,也有士大夫階層,無論他們來自何方,都以國家發展為己任,中國應當解釋與西方的不同。
陳:美國政治經濟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柏林圍牆倒下之後提出「歷史終結論」(認為全世界政治環境正趨向西方民主體系的方向發展)。但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所言,中國出現文明時,西方人仍住在山洞吧?
楊:現代中國人好似變戲法,短時間令人民脫貧,西方人開始不安。其實西方應有一個新的體系,他們老是以為自己的體系最好,還給各國打分,但各國都有自己的體系,應當互相學習多元文化。然而,西方並不習慣,他們習慣了做領導。
陳:西方人不安,是對自己感到不安,失去信心,還是對中國不安?為何焦慮,要找個假想敵?
楊:大家明白,每次的衰落都來自內部的系統。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指美國經濟六成來自他人,特朗普要推翻。但做什麼事,都會有既得利益者反對,不開心便把責任推給移民,中國是一大目標,要靠「太極」化解。
民族各有基因 只能求同存異
陳:為什麼美國不先發展5G?給中國人搶了先機?
楊:美國人有很多先進科技,不僅是通訊,中央處理器的架構等都領先世界。華為手機用的Android系統人人都可擁有,因此也會面對風險。應該用AI (人工智能)分散,不能中央化,一個中央能拿到所有資訊,但過去幾年的全球化,說明人類應該有分工。
陳:分散權力,西方要的是一人一票,下放權力。亞洲國家很中央化。科技在全球應用已很普及,中國的政治權力太集中,或許科技可以幫助不那麼集權化?
楊:我覺得很難改變中國。西塞羅在古羅馬議會的爭拗,可以發現這是西方的傳統和DNA,正如中國人用紙和筆寫歷史,這是民族的基因。中國很難「去中國化」,但能夠包容多民族,進而團結成一個國家。
陳:中美能夠合作嗎?我們能夠把西方的一切拿走嗎?
楊:西方影響我們很深,其中歐洲貢獻最大,但歐洲本身卻兵連禍結。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每個民族的歷史。
南海問題中國須小心處理
陳:可以保存好的東西。能不能時光倒流,防止敗落,避免對抗?
楊:對抗必然會到來,有人認為習近平要負責,但我不同意。是否中國的發展打破了世界的平衡?中國人和中國產品無處不在,我們要小心處理這種西方不習慣的反應。一年後,世界會變得更好的機會不大,反而變得黑暗比較有可能。
陳:你認為哪方面會令世界變黑暗?
楊:中國會同意增強知識產權保護,但不會放棄國企,因為與國家安全有關。我覺得最危險的是南海問題。未來二年,中國要做好南海行為準則的工作,如果中國能令東盟不反感,美國便無着力處,不能玩零和遊戲(Zero-sum Game)。因此,中國要很小心處理南海問題。
美國應申請才能通過南海
陳:《開羅宣言》(1943)承諾過歸還(南海諸島)給中國的吧?這些島嶼根本是美國人想歸還國民政府的,是日本佔了釣魚島而美國沒有作聲。美、澳、日外長開會希望不要改變現狀,中國只是「你做初一,我做十五」吧?
中國早已給了不少島嶼給越南,美國在多個戰略性地點駐兵,中國沒有什麼威脅到美國,其實中國一直都說「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我們怎樣處理這種情況?如果西方繼續向錯誤的方向走,繼續說謊,你認為應怎麼辦?
楊:新加坡在南海沒有任何利益,南海除了中國大陸、台灣和越南,其他國家並不符合聯合國的相關要求。日本要求南海有主權,是因為甲午戰爭(1894-95)後佔領了台灣,但搶掠回來的土地,二戰後要歸還,這是中國很強的法律依據。我不會認為越南對於南海完全無權,但中國的主權明顯更大。
新加坡的華文教科書都列明「九段線」(中國對南海海域權益邊界在地圖上的畫法),南海群島應該屬於中國,美國應該申請才可通過相關海域。
未來世界會有許多的比拚,高明的政治家應像太極推手,不旨在將對方推倒;鄧小平與日本前首相田中角榮談釣魚島,主張擱置爭議是大智慧。
「太極推手」對拆「硬橋硬馬」
陳:中美兩國有沒有明顯的贏家,還是「太極推手」一番後接受對方?
楊:兵法有云:「不戰而屈人之兵。」如果有輸家就不是高明的贏家。
嶺大校長鄭國漢:你說中國了解美國比美國了解中國多,但中美博弈只有「少林功夫」,沒有「太極推手」,美國是否想分化中國?
楊:美國希望盟友都站在美國一邊,特朗普也想邀俄羅斯成為G8(八大工業國)成員。現實地看,中國應和印度保持良好關係。
陳:印度的朋友有話要說嗎?
印度駐港總領事Mrs Priyanka Chauhan:我們希望延續武漢精神(指中印兩國領導人2018年在武漢舉行的非正式會晤),希望與中國保持良好關係。
自由黨創黨會員陳炎光:美國根本不會聽我們講,我們可否把美國排除在我們的體系外?
楊:鄧小平說,港人治港是基於愛國愛港,香港公務員沒有港人治港的歷史和習慣,需要長期培養政治文化。至於愛國教育,香港是長期忽視,本地許多中小老師反中國,國民教育也無法推行,一國兩制是進步抑或倒退,端視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兩地關係不好,也很難談2047年後如何。香港人有責任建立認識現實的文化,西方給予的獨立關稅區地位不是免費午餐,愛國必須是建設一國兩制的前提。
本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