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 Authentication 一詞,含有相當的專業意味,它代表着以科學系統地鑒別真偽,顯示對觀察現象的客觀而執着。一帶一路文化鑒識專業協會從成立開始,也毫無疑問地站在技術分析的高地,對待國家文化事物,尊重西方的科學傳統。但是,各種樣本、數據分析,仍不能脫離人文活動經驗的綜合,以確定物件於某時代呈現的文化特徵,諸如工藝方式、器物尺寸、圖案形制、創作習慣、宗教哲學,凡此均形成每件獨一無二的產物。目前從聯合國教科文的角度,看不見的文化,早已定性為非物質文化遺產(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它與可觸可及之有形文化遺產(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彼此已呈涇渭分明。惟此類二分途徑,顯然未能完滿解釋器物的創作物料與意圖的複雜意義。若尊重中國人「道」和「器」的二重觀念,則至少應該在純物質元素分析以外,加入重要的精神解構。
協會重視藏品的多元化,無論是書畫、玉器、陶器、金銀器,它都具各時代的表現風格,希望藉收藏家的積極參與,最終整理出完備的古物數據,也就是不盲從於純粹「現代物質」與「古代物質」的主觀檢測分劃,而是從大量同項對比的器物當中,尋得普遍的物質組成公理。這方面的努力,道路還是十分漫長,必須借助故宮浩瀚的藏品數據,並陸續發現的私人收藏,才可建立完善的「基因圖譜」。慶幸協會組成了經驗的專家目測團隊,為藏品斷代做了充分的把關工作,既過濾了與歷史不符的膺品仿品,也為價值珍藏備附個人的意見報告。協會希望做到的,是讓真實的藏品自己說話,人們從其精心的器型布局中,展示中國文化的成熟智慧。在今時今日眾說紛紜的中國歷史觀念當中,此一單純判斷尤其重要,對於作謂「唐宋在日本,明清在韓國,近代在歐美」之類的國史揶揄,尤其需用本國豐富的器物憑證,中華民族無比的睿智,才能說明沈厚的文化根基。
協會不但旨於縱式的文物配對與收藏分享,它具有廣濶包容的文化視野,隨時與國內外進行文化對談。回顧香江一隅,盡享南來北往的文化紐帶,也在東西文化交流之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西方對藏品由定價、檢測與融資方面,從來便發展了一種有例可援、有法可依的道德規範,因而建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相對於國內目前藝術假貨充斥,虛而不實的交易狀態,以及拍賣行跡近壟斷的私相授受,香港可以從中發揮折衷改良的中介,讓更多接近於西方的藝術品處理方法,都引介到香港的交易平台上,以供國內失序的藏品市場借鑒,達到引流、互通、互補的良性目的。從更深遠的文化外闖意義而言,協會的成立可能是現時為止,唯一非牟利機構,以中國珍藏為主題,重尋「一帶一路」文化元素的尖兵,於中港關係、傳統文化、本地教育、香港以至國際城市當中,尤具舉足輕重的話語權角色。
前文:香港文化平台的重要意義
(封面圖片:傅抱石(1904-1965)《蘇武牧羊》/古月堂珍藏,作者提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