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二年(1797年),河北灤州,稻地鎮。
「嗚嗚……阿牛呀,我家的小寶阿牛呀……」
「可憐我的兒子!你怎麽就這樣走了?叫娘以後怎麽辦?」
藉春瘟肆虐 習驗屍解剖
春瘟肆虐,在孩童小兒之間瘋狂傳染,患者發熱無力、氣促暈厥,隔不幾天就一命嗚呼。接二連三,幾乎家家戶戶都傳出耗喪,嚎啕哭聲不絕於耳,空氣彌漫着一片愁雲慘霧,直如人間地獄!
貧苦的農家無力承擔殮葬費用,只得用薄被殘蓆,草草包裹了孩屍,淺埋於義冢荒野。如此一來,無數野狗垂涎而至,牠們挖扯屍體、撕咬啃食,導致腸流滿地,斷手爛腿,血肉模糊。數不盡破腹露臟的孩屍,就這樣暴露於山嶺之間,觸目驚心。
此時,一名來自京師的醫師悄悄住到鎮上,每天清晨,獨自騎馬到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墳,逐一觀察孩屍,到日落方回。雖然屍冢境狀恐怖、臭氣熏天,但是他不避污穢,將破毀的屍體翻來覆去,跟醫書上的形容比對參照着。
「古人的臟腑理論及繪圖,處處含糊不清、自相矛盾。」他說:「著書不明臟腑,豈不是痴人說夢?治病不明臟腑,何異於盲子夜行?」
這位孜孜不倦地研究人體結構、決心要更正古書錯誤的醫師,叫王清任(1768-1831)。在當時社會,人們對於「保留全屍」的執念根深蒂固;倘若擅自解剖屍體,不僅觸犯法律,亦為世俗所不齒,故「驗屍解剖以作醫學研究」這回事,幾乎是絕無僅有。
著醫林改錯 成後世榜樣
王清任在瘟疫嚴重的稻地鎮裡,碰到了好機會,不單可以仔細觀察大量孩童屍體,而且屍身已被野狗開腔破腹,無需親自下手。
王清任連續參看了十餘天,詳細記錄當中30具的內臟情況。其後在奉天和北京,曾經3次親臨刑場,近距離察看死囚屍體。他虛心地向戰塲上見盡誅戮的將軍請教,弄清楚橫隔膜與心肺肝胃的位置;亦常向屠夫學習,解剖家畜做實驗:「以畜較之,遂餵遂殺」。
經過40多年的努力不懈,他繪製了25幅精準的《親見改正臟腑圖》,描繪前人未有提及的胰管、膽囊管、幽門括約肌、腹膜等器官;對於血管形態、位置、行走路線的敘述,更是相當精彩。連同他其他的創新醫論(例如「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以及許多行之有效的藥方,編成杏林巨著《醫林改錯》,其中一部份更被譯成英文,刊登放1893年的《博醫會報》上;對於中西近代醫學,影響非常深遠。
近代病理學家侯寶璋教授,研究王氏醫論:「王氏雖未能盡改古人之錯,而其敢於疑古及創造之精神,實可欽佩;至其觀察之能力,亦甚精審。」梁啟超則稱他為「中國醫界極大膽之革命者」。更有人說:「清任之恆心,獨得千古;後學者能具清任之恆心,何患不成名醫?」敢於不囿舊說、大膽探索,王清任的堅毅與創新精神,使他成為後世醫生的榜樣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