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盤上的李白詩: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的鏨刻溯源

金盤既為宮中盛載酒杯之器,刻以李白把酒之作,至為貼切不過。

唐代金銀器作為理想的鏨刻對象,無論描述的是園林花卉,鳥獸蟲魚,抑或篆體文字,它們均代表着製作者對一個盛世的所見所聞。例如香港古月堂珍藏的兩個大小相約的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就帶有相當特殊的鏨刻。二盤囗徑皆是24釐米、通高3釐米、底徑12釐米,重量卻各有不同,分别是138克和165克,反映金屬成份存在差異,錘揲成型後外表趨於一致。(圖 一、圖 二)其葵形六棱的各沿邊平面,皆飾以牡丹花葉及鴛鴦,一鳥銜蝶飛翔前望,一鳥拍翼回盼。內盤邊緣飾以一周小蓮葉,盤腰作鼓狀外張,內壁全體拋光,以突顯盤內的中心景觀。(圖 三)此盤亦呈現徽章式紋様,其外圈由延綿的祥雲紋包圍,內圓部分在密地魚子紋的配襯下,一雙展翅鳳凰作左右盤旋之狀,內中有火珠及雲紋點綴。(圖 四)盤底外圍則不作任何鏨飾,觀者均聚焦於腳圈內的鏨文,其上刻有「把酒問月」的四字詩題,並八行篆刻的詩句。(圖 五)刻工古樸,放大鏡下人手鏨刻深淺有度,字體鏨作之處與金屬表面侵蝕的程度相約,相信在錘揲之後即進行相應的淺層篆刻。

圖一:香港古月堂珍藏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 (盤一,俯瞰)
圖一:香港古月堂珍藏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 (盤一,俯瞰)

圖二:香港古月堂珍藏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盤二,俯瞰)
圖二:香港古月堂珍藏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盤二,俯瞰)

圖三: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盤內的局部)
圖三: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盤內的局部)

圖四: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中心位置的徽章式鳳凰紋樣)
圖四: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中心位置的徽章式鳳凰紋樣)

圖五: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底部)
圖五: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底部)

李白的灑脱與率性

眾所周知,《把酒問月》是唐代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創作的一首詠月抒懷之詩。文獻上記載此詩開首,特別題「故人賈淳令予問之」之語,本意在增加問月的真實感。其全詩內容為:「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烟滅盡清輝發。但見霄從海上來了,寧知曉向雲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裏。」(圖 六)

圖六: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腳圈內鏨刻側影)
圖六:唐代鳳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腳圈內鏨刻側影)

詩人端着酒杯向月亮發問,從飲酒問月,到邀月臨酒,迄反思古今懷月的傳説美談,都寫得流暢自意。詩人縱橫闢闔的筆觸,活潑描劃了明月的想象,月照下海天的斑斕奇景、人生世事的微妙推移,均展示着作者豁達的氣度和飄逸的性格。雖似反覆問月,然而作者心中實有定見,一個高潔、永恒的月亮形象,也只有孤高絕塵的詩人內心世界,才能發出如此幽深的領悟。其間意想多端,哲理渾然一體,隨興揮灑迂迴,脈絡緊扣相連。加之轉韻之處,平仄互換,抑揚頓挫,可謂一氣呵成,符合古詩宮商之聲,為情理俱備的七言詩作。

唐代文學上的圖騰

此詩經學者研究,應作於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天寶元年,唐玄宗召李白進宮,隨即任為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帝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必命李白侍從,隨時賦詩紀實。是年十月,玄宗携楊貴妃赴驪山温泉宮,李白即寫《侍從遊宿溫泉宮》。天寶二年初春,宮中行樂,玄宗親自作曲,亦召李白為此作新詞,成詩十餘首。玄宗與楊貴妃在興慶宮沉香亭賞牡丹,李白也賦詩《清平調詞》三首詩歌,以牡丹花之美艶喻楊貴妃,當中「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攬露華濃」;「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都是千古傳頌之名句。

然而,李白的灑脱與率性,又往往容易得罪朝中權貴,在進宮的新三個年頭,遂告別禁中職掌,重過遊歷的生活。至於其詩歌,卻得以在往後大行其道,代表着盛唐詩歌的典範之一。唐代天寶後期,丹陽殷璠編《河嶽英靈集》,已將天寶之際重要詩人,例如李白、王維、高適、岑參、孟浩然、王昌齡等24位的作品入集。金盤上李白《把酒問月》之作,即見證了李白在翰林供奉前後的歲月,其時作者已看慣歲月人事的起伏,在孤單望月中,深感它仍長相伴隨的慰藉。設若李白尚在宮廷服侍的話,翰林之詩爭相傳頌,並銘刻於金銀器上屬於頗合情理之事。若他已離開宮闈飄泊天涯,以其天寶時期詩界的領導地位,銘刻此詩亦代表官貴對其政治以外的李白詩心悅誠服。

藝術品刻詩的鼻祖

香港古月堂珍藏鎏金盤的《把酒問月》之詩,從實物上證明李白舉足輕重的詩壇地位,深受宮廷貴族的青睞。他當過翰林,又肆杯中物,醉酒賦詩,以至其後醉中撈月,覆舟而亡的坊巷傳說,幾成為唐代文學上的圖騰。於現實的宮廷政治,李白酒後肆意,由楊貴妃替之磨墨,高力士為其脱靴引來冷箭,已成了文人最高禮遇的無限想像。以物論物,金盤既為宮中盛載酒杯之器,刻以李白把酒之作,至為貼切不過。不但如此,從古月堂的金盤比對中,同様鏨刻《把酒問月》的篆體詩文之中,也印證此詩的用字問題。

例如現今所寫的「綠烟滅盡清輝發」,二盤卻寫「烟綠滅盡清煇發」,是「烟綠」而非「綠烟」,「煇」是從火部,而非從光部的「輝」。(圖 七)《唐詩紀事》載韋式的詠竹之詩中有「裛露靜,和烟綠」,以至唐末五代張泌《南歌子》中的「岸柳拖烟綠」,均見以「烟綠」入詩,未嘗不是唐代常見的例置修飾之語。獨特之處,為鏨刻之詩皆終於「嫦娥孤棲與誰鄰」,並沒有「今人不見古人月……月光長照金樽裏」諸語。唐代詩歌貴乎自發且含蓄,前面既已謂古月相隨今人之意,後面理可不用重覆。筆者認為金盤之語作如此處理,旨於選取原詩的精義,從而在有限範圍內提供更多鏨刻的空間,它也代表着藝術品刻詩的鼻祖,為唐宋窑上作詩提供了一定啟示。

圖七:唐代鳯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鏨刻詩句的特寫)
圖七:唐代鳯凰牡丹紋葵式鎏金盤(鏨刻詩句的特寫)

趙雨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