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君20年之後

鄧麗君走了20年,但她依然是兩岸文化交流中永恒不變的美麗身影。
一趟泰國清邁之行,勾起了20年前的回憶。
 
巧合,也是緣份,旅行社這次安排的酒店緊鄰 Imperial Mae Ping—— 鄧麗君生前在清邁 Long Stay 之地。
 
往昔造訪清邁都客居寧靜而遠離城區的 resort,這次選擇了萍河(River Ping)西岸的夜市區(Night Bazaar),貼近來自全世界尋求異國色彩的熱鬧與喧嘩。
 
Imperial Mae Ping 是 Night Bazaar 區最高的酒店,也許因為興建得早,佔地特廣。造型和座向方位都非常突出,可能反映了其華裔東主的風水考量。從北邊向南,鄧麗君長住的頂層最東角的套房,十分醒目。每日途經,不由頻頻回望。
 

年少奪冠 展走唱生涯

 
鄧麗君出道甚早,但我對她的注意卻是看到新聞專題報道她奮鬥的歷程,而留下極深的印象。
 
1964年,年僅11歲的鄧麗君參加中華廣播電台舉辦的黃梅調歌唱比賽,以一曲《訪英台》奪得冠軍。翌年又以《採紅菱》在金馬獎唱片公司舉辦的歌唱比賽奪魁。其後,鄧麗君利用課餘時間參加正聲廣播公司舉辦的歌唱訓練班,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隨後展開其走唱生涯,逐漸無法兼顧學業。1969年她選擇從金陵女中休學正式開啟她的音樂人生。台灣各夜總會、歌廳、飯店及西餐廳都爭相邀請。
 
1974年鄧麗君赴日本發展。第二張單曲《空港》發行一個月內即進入日本流行榜,總銷量突破70萬張。並以此曲榮獲日本唱片大獎新人獎。
 

好友引介 鄧麗君赴港獻唱

 
1979年2月14日,鄧麗君持印尼護照入境日本,遭媒體披露。日本政府展開調查。鄧麗君只好以美國入境簽證赴美。
 
1980年初,我因工作關係居住洛杉磯 Santa Monica。某次在餐廳,有朋友指着一位未施脂粉、似曾相識的女士說「那就是 Teresa 鄧麗君」。之後,又幾次不期而遇,但僅止於同胞間之 greetings 而已。
 
一隔十數年,1994年香港僑團舉辦盛大的慶祝活動,我擔任大會主席。開籌備會時,大家主張邀請鄧麗君前來助陣,以壯聲色,並透過鄧的好友趙寧先生,將她專程請到了香港。
 
令人永難忘懷的「接風晚會」。在當時中環的希爾頓酒店(即現在李嘉誠長江集團總部原址),鄧麗君在眾好友簇擁下,婀娜多姿的進入現場。一位喜好音樂、多才多藝的朋友靜悄悄的打開了鋼琴蓋,樂音即刻在大廳悠揚。鄧極為自然的隨着琴韻唱了幾首她喜愛的曲子,《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城故事》、《梅花》⋯⋯也算是為次日暖場綵排。大家不約而同跟着唱和,形塑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沙龍夜晚。第二天,正式的節目在文化中心盛大演出,她唱了同樣的幾首歌曲,不同的是,她身穿正式禮服,嗓音更為嘹亮動人。觀眾反應熱烈,不敢相信鄧麗君真的出現在舞台上。
 

仙逝20年 倩影永存兩岸文化

 
1995年5月8日,鄧在泰國清邁因哮喘發作不及送醫而告不治。5月中我趁返台之便與幾位社團領袖,同在好友為她所設的靈堂前默默致哀。
 
這天午後,我登上了 Mae Ping 15樓的公主套房。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專屬 Teresa Tang 的紀念博物館。負責管理的 Billy 因當年擔任接待而與鄧熟識,之後兩人成為好友。鄧辭世後,他受命全職管理該套房。我開玩笑的稱他 Curator。「這幾年清邁開了很多五星級的國際酒店,他們來高薪挖角,但我為了她留下。」Billy 很感性的說。我和他提到鄧在香港的最後一場公開演出。「在1995年新年除夕,她在酒店的餐廳,也有即興演唱,可能不算是正式吧。」
 
他打開了電腦上珍藏的 Video。鄧當晚在朋友要求下,一時興起,隨樂隊唱了幾首小曲,居然和當年在香港一樣——這幾首應該是她的最愛吧。Billy 的 PC 內儲存着大量鄧的圖片及錄影。返港後,我收到他將所有電子檔毫不吝惜的分享給我,其中吸引我注意的是內地很多電視台所製作的專輯。他們千里迢迢來到清邁,之後又到台灣,採訪和鄧麗君有關的幾個地點,如她生長的蘆洲、就讀的中小學,以及最後歸宿的筠園等。這些作品充份反映出兩岸朋友對鄧的熱愛。
 
鄧麗君走了20年,但她依然是兩岸文化交流中永恒不變的美麗身影。

潘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