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養生警句

養生不單指生理,更重心理。人的七情六慾,影響着人的精神、情感、意識、作為、生活、健康。中庸之道,是否養生之道?我們又應該如何實踐中庸之道?

上兩期談了古代著名道士兼醫家葛洪、孫思邈及陶弘景對於養生的見解。其實,古人善養生之道者,多有良言、警句傳世。

七情六慾 適可而止

相傳彭祖有云:「憂愁悲哀傷人,憤怒不解傷人,喜樂過度傷人,寒暖失常傷人,陰陽不順傷人。」

按:人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六慾(生、死、耳、目、口、鼻;佛家則說色、受、想、行、識五蘊),影響着人的精神、情感、意識、作為、生活、健康。因而,七情六慾,有節有制,恰如其分,適可而止,方合於養生之道。

葛洪有云:「久談言笑,傷也;寢息失時,傷也;沉醉嘔吐,傷也;飽食即臥,傷也;跳走喘乏,傷也;歡呼哭泣,傷也;陰陽不交,傷也。」

按:中華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俗語云:日語百言者傷(此乃形容語句也)。言多耗氣,語多耗神。固養氣乃養生之要,睡眠乃養神之本。睡眠不足,寢失常態,必不宜與心身心。酗酒傷肝,嗜飲傷胃。飽食臥眠傷脾。耗力致喘傷肺。悲喜過度傷損心神。陰陽失和(一指寒熱失常;一指房事失調;一指晝夜不分等)傷於精氣神身。故而,生活起居,有利有節,勿枉勿縱,方益於養生之道。

淡薄名利 豁達明智

相傳太上老君曰:「且夫善攝生者,薄名利,禁聲色,廉財貨,損滋味,除倭妄,去妒忌,然後則可保性命,延駐百年也。」

按:爭名奪利,必耗心神,故求之淡薄名利,以養心神。醉歡好色,必耗精氣,故求之節制聲色(聲色者,一指語氣神情;一指貪歡戀色),以養精氣。貪財獵物,必耗情志,故求之清心寡慾,以養情操。嗜葷事膩,必損生機,故求之素淡節食,以養臟腑。邪行亂為,必損德行,故求之積善修身,以善謙遜。妒賢嫉才,必損品性,故求之豁達明智,以養性靈。為此,人生處世,通情達理,自知之明,方利於養生之道。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