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經絡點穴與中華醫學

在醫療中,點穴法乃以通經活絡,協調臟腑,疏通血脈,強化氣機,舒展筋骨為旨,達到強身健體,祛病療疾之效益。

前文述及1989赴日講學治病的數篇案例中,都有提到「道家經絡點穴」,今期談談「道家經絡點穴」與中華醫學的關係。

《周易》是先驅 《內經》是經典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寶藏典籍《周易》與中華民族傳統醫學,有着息息相關的聯繫。唐代著名醫藥學家孫思邈曰:「不知《易》,便不足以言知醫」。《醫門棒喝》云:「是以《易》之書,一言一字皆藏醫學之指南。」故,中華醫學之陰陽、臟腑、經絡、氣血等理論基礎,受《周易》之影響,至為深刻。

《周易》乃中華文化之先驅。《黄帝內經》為中華醫學之經典。這兩部科學巨著,一脈相承,對中國文化的發揚光大,有着深遠意義和作用。

中華醫學之醫理,包含着《周易》的哲理,又發展了《周易》的「至廣大矣」之易理。因而,中華醫學之醫理、醫術、醫方、醫法,充滿了整體的、全面的、局部的、個體的、統一的、辨證的理論體系和論理系統。故而,因證又因病,因人又因時,因季又因地。同病而醫不同,同醫而病不同,充分體現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審外察內,固本強標,扶正祛邪,解鬱化滯,通裹宣表,補虚瀉實之科學論治原則。

介乎中醫與武術的點穴法

中華醫學,以中華傳統文化中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寒熱溫涼、氣候節令、正邪盛衰、虚實表裹、臟腑氣血、經絡氣化、本標內外、剛柔強弱等等為依據,行辨證論治,以求防病療疾。故,其局部與整體、外因與內因、男與女、老與少、深與淺、重與輕之主客觀因素,皆在辨證之中,皆在施治之內。因而,中華醫學之科學性、客觀性、規律性、物質性等,無不蘊寓其中也。

望、聞、問、切,理、法、方、藥,乃中華醫藥學診治之原則。藥、針、灸、貼、推、拿、點、接、罨、蒸、拔、刮、放、吐、瀉、養等等,皆係中華醫藥之預防疾病,治療疾病之法與術。

點穴,乃介於中醫與武術之間的養生、保健、防病、療疾之法術。亦係氣功中之一種法術。在醫療中,點穴法乃以通經活絡,協調臟腑,疏通血脈,強化氣機,舒展筋骨為旨,達到強身健體,祛病療疾之效益。

1988年作者在日本神戶醫院講授中醫傳統醫藥學。
1988年作者在日本神戶醫院講授中醫傳統醫藥學。

因病授術 西醫亦能觸類旁通

中華醫學,講究內病外醫,上病下醫,後病前醫,陽病陰醫,左病右醫等等。點穴法術,講一輕、二柔、三和、四準、五緩、六順、七補、八瀉、九重、十穩等。明氣血之流注,知臟腑之虚實,通經脈之行時,達陰陽之盛衰,然後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取其益,避其弊,求其效。

1988年秋,應邀赴日本鹿兒島和名古屋,講授中華醫學。期間,應要求傳授點穴法術,且在臨床醫療中,邊實踐,邊講授。

患者頭暈、胸悶、氣短、伴陣發性肋間神經痛。宜點穴施治。取:膻中、缺盆、彧中、步廓、脊中、章門等穴位。

患者血壓高、面神經痳痺、下肢痿軟。宜點穴施治。取:鶴頂、膝關、曲泉、蠡溝、陽輔、五樞、丘墟、中封等穴位。

經具體指導,因病授術,闡明理論、示範手法等,擁有博士學位的西醫和具有碩士學位的西醫,基於富有科學理論知識,因而領悟中華醫學之統一、整體、辨證、因果、生剋、虚實、盛衰等關係,就會觸類旁通。

日本是一個醫學科學極為發達的國家,更是十分熟悉中華傳統文化及中華醫學的民族.這個國家的中醫藥學、針灸學等(日本稱為漢醫學和漢方),有着突飛猛進的發展。其西醫學醫生在學習中華醫學方面,所表現的態度是謙遜的,所顯示的精神是精誠的。因而,大和民族能夠在許多科學領域裏,贏得飛躍的發展。可謂「一葉落知天下秋」,「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也。

朱鶴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