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期進入尾聲,課室外的學習卻不停止,繼早前分享了到內地和台灣參訪的經驗後,本月初筆者帶團前往英國,在短短9天裏與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學士學生走訪3個地區,參觀公立和私立的中、小學與幼稚園。這些學校雖然各有特色,但都對價值觀教育予以重視。
全校層面的行為管理
價值觀教育的目標,是要由認識價值觀到發展成情意、行為的轉化,而在英國的學校裏,行為管理被視為與學術同樣重要的一環。小學會設置簡單易記的行為準則,如「做好準備、尊重、安全」(Ready, respectful, safe);中學則有明確的獎懲措施,與香港的優缺點制度相類近。
叫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到訪的學校都用了兩個層面來鼓勵正確行為。第一個是個人層面,行為良好的學生可以獲得小禮物為獎勵;第二個是在香港較少見的全校層面,有學校就按學生或班級的正面行為給予「泡泡」,但「泡泡」不是該名學生或班級獲有的,而是以整間學校為單位,當儲到一定數量,全校就會舉行一天「泡泡日」,如電影夜。這不單激勵學生自發做好行為,更使他們互相提點。
要全校投入於價值觀的培育,校方預先設立的價值觀取向也是關鍵。英國有官方五大重點價值觀,包括互相尊重、忍耐等,學校再按校情設定要培育的品格特質。從不同品格特質中,校方會先找出核心,例如有小學以「保持友善」(always be kind)為校訓,延伸出憐憫、堅毅、尊重等特質。香港學校同樣要傳授多項不同價值觀,要在兼顧的同時不致失卻重心,英國學校的做法可供參考。
當學校選定了價值觀取向後,除了設計教學活動外,也會以具像化方式呈現,如在校園設施上塗寫格言、與學生共同製作善良樹(kindness tree)等裝置,將價值觀滲透校內每個角落;並將價值觀化為實際指示,簡單如準時、盡力學習等,背後反映出尊重的特質。筆者發現,這些學校不約而同有「有禮助人」、「彼此聆聽」、「成為學校社群一員」等指示。正如公立中學The Cotswold Academy的視學報告就高度評價學生的行為表現,指他們不單有出色的求學態度,也十分尊重教職員和同儕。雖然英國給人一種個人主義色彩濃厚的印象,卻不忘學生的群性發展,這種平衡也值得借鏡。
擁抱差異 尊重多樣性
英國學校非常重視課外活動,包括我們熟知的體育、音樂、藝術、STEAM等,也有香港學校較少見的電影觀賞、圖書館參訪、籌款活動等,不但促進學生全人發展,更重要是在過程中建構品格。公立小學Christ Church CofE Primary School的視學報告中,就讚揚該校致力拓展學生才能和興趣,更讓學生籌辦活動為貧困地區籌款,使他們成為負責任的下一代。另外,老師會因應學生的努力來給予獎勵。學生只要有付出,不論結果如何,教師都毫不吝嗇讚賞,藉此培養他們盡力的態度。
課外活動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了難得的體驗,也推動共融,讓不同階層的學生建立友誼。學校不止講述或解釋價值觀含意,更刻意花時間教導學生認識不同信仰、文化,甚至殘障的種類和需要,讓學生體會到多樣性其實是美事。潛移默化下,學生自然擁有包容、尊重的品格。
關注精神健康 鼓勵表達情緒
英國的學校十分重視學生的精神健康,特別新冠疫情後,學校安排了教職員專門支援學生心理需要,提供有系統的情緒支援。大部分學校都劃出了安全的空間,讓自覺心靈不適或無法控制行為的學生使用,暫時從外界環境中抽離,慢慢平復情緒。學校也鼓勵學生表達真實情感,有小學塑造了「顏色怪獸」(Colour monsters)角色,學生藉着選擇相應的顏色怪獸來表達感受,進而處理情緒甚至尋求協助。當學生身心處於健康的狀態,才能有效做到情意的發展。
透過英國學校的示例,參加遊學團的準教師能思考如何應用當地優良的元素,融入香港的教學環境,更有助塑造教學理念,將來投入於價值觀教育;筆者也見識到價值觀教育的多元策略,期盼本港教育界能同樣群策群力,讓價值觀教育在學生生命上,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和果效。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