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洪流中,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教育模式也不斷地轉型。在農業社會,孩子都是跟隨父母的工作及日常生活中學習,他們沒有進入學校的機會;當工業革命爆發了,愈來愈多人集中在工廠上班,子女被集中在學校接受教育,學校代替父母照顧及教育孩子。
來到今天,世界大部分已發展的地區,都實行了普及教育的制度,確保所有兒童都能接受義務的教育;教育的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傳授知識,這也為了提高該地區的生產力,教育也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更促進現代社會的文明進步。
香港現時已推行15年免費教育,所有人都有均等機會接受教育;但可惜有部分學生因為個人經驗及能力的特性,並不喜歡讀書,或可以說無法適應在學校「坐定定」的校園生活或持續做習作的學習模式;但當他們離開校園環境,有時可以即刻變得積極學習,還會學有所成。
隨着時代轉變,過往有能力及有動機上課的學生,亦開始不滿足於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教學模式,也漸漸要求轉變為互動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安排;以往那種只靠單向方式的書本及黑板,由老師將知識及技巧向學生傳播的模式,必需作出重大的改變。
因為現今是資訊發達的時代,學生亦期望老師能以不同途徑和有效的方法教導他們。相信現在所有教師都會運用資訊科技,對推動學生求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事實上,科技能令教學達至更有活力、更互動,令教與學變得更有成效,也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發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學生們現在已能自發地從互聯網輕易地獲得資訊,他們不再滿足於看書本或網上的圖片,他們需要實地考察及直接參與的學習體驗。不論是家長或教師,不論是什麼學科,都必須關注學習需要的轉型,所有學生都盼望能在讀萬卷書的同時,也有行萬里路的要求,期望能雙管齊下地學習,遊學的形式能使學習變得更具體,更有趣味性,更有學習效能。
有些教師或許不適應這種轉變,慨嘆現今已不是當教師了,而是當領隊及導遊,經常要帶學生大大小小的遊學活動,有時還要放下家人,帶隊到國內外交流;事實上,愈來愈多教師自己也需要遊學交流,到不同地方考察,曾有一間幼稚園是全體教師去加拿大交流,擴闊教師的眼界。
遊學可拓寬學生的視野,但不一定是外遊或乘搭飛機及住宿。通過走出課室的遊學交流,主要是到學校以外的實地考察,學生們可以置身其中感受氣氛,親眼見到事物的細節,直接操弄一些物品,也可與人溝通對話,達到吸收全方位及多感官的學習經驗。
對學生來說,更具體的遊學交流經驗,就是到一些有別於香港的教育體系和理念的地方體驗學習,感受別人獨特的教學風格,增強自己對其他地方的認識和理解,也可以促進自己運用其他語言的能力,對比自己成長與別人的地方有什麼異同,從而增強自己的世界觀。
短期海外學習之旅的經驗對學生及早適應社會,獨立思考和穩定成長至關重要。讓他們可以獨立並在陌生的環境中鍛煉,學會保護並了解自己。參加遊學團意味着沒有父母及家人幫助,亦需要學習與同輩日夕相處。
也有部分家長感到學生所需要的遊學經驗,為自己帶來了不少的經濟壓力,但請家長儘量為子女尋找資源,使子女的學習經驗不會與同輩太脫節;另一方面,有時子女所吸收的遊學見識,或許使家長與子女溝通時應接不下;曾有個別的家長不願外遊,當面對子女持續吸收新的遊學經驗,便難於溝通及明白他們的學習需要,因此,家長在未來歲月,為了與子女一起成長,自己也需要定時參與遊學活動。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