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着頭痛問題不在頭,何解?

日常生活中,注重姿勢對保護肌肉免受損害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勞損和退化往往要感受到痛楚才會發現。

筆者作為物理治療師,會經常接觸頭痛或手腳痳痺的轉介個案。今天就跟大家談談,有時候頭痛的根源不一定在頭。

頭痛醫頭?還是頭痛醫頸!

病理學上引發頭痛的成因可以是工作壓力大、感冒、失眠等。若然藥石亂投,痛症未必得到紓緩之餘,更枉吃了一星期止痛藥。以筆者的經驗,遇到長期頭痛加上「頸梗膊痛」,而患者又沒有引發頭痛的病歷和其他病徵,很大機會是頸椎關節或頸部肌肉出現毛病,需要X光檢查和詳情物理治療檢查找出根源。

其中一種造成頸痛最直接的原因是機械性創傷,意外撞傷、劇烈肢體運動固然增加風險,而長時間體力勞動的工作亦會因疲勞而扭傷筋骨。

另一種普遍的成因是頸椎關節退化。頸部由7塊活動頸椎骨組成,接連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線由頸脊骨罅隙伸延至身體各部分,而骨節間有軟骨組織提供緩衝。軟骨會隨年齡退化,而且椎管和椎間孔(骨節間的罅隙)亦有機會收窄,甚至增生(俗稱生骨刺),一旦骨節壓到神經線就會引發頸源性頭痛或者手腳麻痺。

姿勢不正確加速退化!

不要以為退化只跟年齡有關,「低頭族」因滑手機時常頭部傾前,令到頸椎需要承受額外重量。根據Kenneth K.Hansraj的模型計算,假設自然站立時頭部跟身體成一垂直線,頸椎大約承受着10-12磅的壓力(試想像雙手舉高一個西瓜時感受到的壓力)。當頭前傾15度壓力就會增加至27磅(雙臂由垂直慢慢向前方垂低15度,西瓜忽然好像變重了),再前傾至30度是40磅,45度就接近50磅了!

很多人睡前喜歡躺在床上滑手機,此時因手部舉高或刻意墊高頭部,間接令到頸椎關節受壓,日子久了退化就會提早出現。

手提電腦體積細小,當平放在桌上時,身體會很自然地俯前,頭部垂低做成頸椎受壓。筆者建議將手提電腦放置在視平線同一高度(可以用書本墊高),再配合獨立鍵盤,目的是保持垂直坐姿避免垂低頭工作。

不要以為退化只跟年齡有關。(Shutterstock)
不要以為退化只跟年齡有關。(Shutterstock)

頸椎肌肉出毛病,為什麼不能及時發現?

總括3種構成頸痛的成因,撞擊受傷最為明顯,也容易及時處理;而勞損和退化往往要感受到痛楚才會發現。例如人體因早已適應自己頭部的重量,低頭滑手機也不會感到額外壓力,直至頸部肌肉和頸背兩側斜方肌超越負荷產生疼痛才知悉問題。

其實日常生活中注重姿勢對保護肌肉免受損害是相當重要的。筆者就有從事樹木護理的朋友,日常工作要長期仰望觀察樹木,頸椎受壓至不勝負荷要求醫。

我患上了直頸「病」?什麼是直頸?

當頸部處於自然狀態時(從側面看兩邊耳尖與膊頭成一直線),頸椎是微微彎向上。但當頭垂或傾前,頸背肌肉會收緊而頸椎被拉直。當頭部回復自然時,頸椎也會回復應有弧度。所以「直頸」不一定是一種疾病,可以是個人姿勢的「壞習慣」所呈現的現象。

頭痛、手痺、行路跌倒也與頸有關?

在眾多頭頸痛症的轉介個案中,屬於「後尾枕神經痛」的佔多,醫學上稱為「頸椎病變性頭痛」。患者因為大腦血液循環受阻或壓到神經線引致頭痛。痛楚通常會由頸背延伸至後枕近耳背的頸肌。若然是「神經根病變」,更會有雙腳痳痺和行路跌倒等病徵。

治療三步曲:鬆弛、復位、強化肌肉

醫治頸部痛症跟治療腰部的方法頗為相近,大致目的是緩解肌肉緊張,讓治療師將頸椎組織回復原位,再進行運動強化肌肉。但因為頸椎內存在大量神經線,所以必須是受訓練的專業治療師。

睡眠冷知識:起身頸痛,跟枕頭有關係嗎?

筆者曾經就此問題翻閱大量研究資料,雖然醫學上尚未能夠證實兩者關係,但整體而言枕頭對減低頸背壓力是有幫助的。筆者建議習慣平躺仰睡的人,應該將頭部墊高大約15度。要選擇承托力好的枕頭,避免使用過軟、物料不耐用、容易擠壓變形的枕頭。彈簧枕和乳膠枕一般來說比羽絨枕為頸椎提供更好的支撐。

聯絡作者:

電郵:[email protected]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ohnson_pang_physiotherapist/

作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 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