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自強五大法

無論學生,或是老師,或是學校皆有可能面對逆境,究竟應如何面對呢?
明天便是7月了,對學校和學生來說,7月是一個重要的月份。先講開心的事,7月中開始放暑假,學生有一段悠長的假期,可以做一些與返學日子不同的事情,例如多點休息、玩樂、與朋友更多的玩樂及多陪伴家人等等。當然作為老師,必定會提醒學生要不忘學習呢!另一方面,7月是充滿挑戰性,因為是派成績表的日子了;學生是時候面對他們過去一年的表現負責任了;而中六學生也為其過去六年的表現負責任了。
 
而對於中學來說,7月會知道中學學位分配的結果。今年適齡中一學生人數比去年又減少了很多,全港中一學位多出了幾千個,因此中學會面臨很大的縮班挑戰,對老師來說便是工作穩定性的問題。此外,15/16年度是微調中學教學政策實施的第一個規劃期的第6年,教育局會根據2014年和2015年的中一派位結果,向中學提供其中一獲派學生的平均數據,以便學校制訂由 2016/17 學年開始的第二個規劃期的校本教學語言安排。亦即學校有所謂「上落車」的機會,對學校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
 
因此,無論學生,或是老師,或是學校皆有可能面對逆境,究竟應如何面對呢?
 

面對逆境五法門

 
老師經常教導學生以下幾點:第一,要抱積極樂觀的態度,理智地接納結果;第二,不要以放大鏡去看問題,否則便會便只看到放大鏡內那小小的世界,而看不到放大鏡外充滿機會的世界;第三,要相信總會有出路,今天的困境不是絕路,我們要有希望和勇氣去面對它;第四,給自己時間,時間可冲淡傷痛;第五,主動尋求協助,向父母、師長或專業人士尋求幫忙。這些皆是提醒學生要建立正向思維,要妥善處理自己的情緒,視此為考驗的機會,開發自己的解難能力。這些提示會在7月15日香港文憑試放榜大派用場。
 
有關面對逆境,相信大家必定知悉保羅·斯托茨博士提出的逆商(AQ)。有人面對逆境時努力奮鬥,這還有成功的機會;也有人陷入困境便意志消沈,結果是失敗收場。結論是不同的態度導致了不同的結局。美國著名聾啞作家海倫·凱勒就是一個因擁有高逆商的成功例子。
 
事實上,逆境是給我們學習思考的機會,要找出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再度嘗試。當然我們亦要學懂審時度世,要明白陷入逆境的起因,是內因或是外因。內因是自己做得不好,外因就是不可改變的外在環境。而全港中一適齡學童人數下降便是外在不可抗力的因素引致的逆境。老師和學校面對逆境時,可試提高控制感,試想想還有什麼方法改變外在環境,例如要求教育局利用此契機加强小班教學的力度至中學、投入更多資源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此外,老師和學校以積極態度把逆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限制在一定範圍,不至擴大到其他層面,例如家庭和社交生活;同時要照顧好校內的學生,必需堅持做好教育學生的使命。
 
最後,我們要估計逆境持續性,要抱有明天會更好的信念。就如這一兩年小一入學人數便大幅上升,因此中學「寒冬」會過去的。當然教育局必須好好規劃整個教育系統,使外因成為良好的外在環境,讓學校和老師安心地春風化雨。
 

 

梁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