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若不是身有病,便是執着「心」的病,對這樣不順意、對那樣不滿足,時時都在計較,這就是心病。對人起疑、不高興,沒有辦法發出一分純純的和善慈愛,這也是心病。
尤其有些人很愛身體,常常一頭痛就想:不知道會不會是生腦瘤?若是胃痛,就連想到:我是不是得了胃癌?哪個部位不舒服,他就往壞的方面想。
也有很多人跟我說:「師父,為什麼我全身都是病呢?」我說:「你有病就要去看醫生。」他說:「我看過了,醫生都說我沒病啊!」醫生說沒病,他卻時時都覺得有病,這就是心病。我們若能透徹了解身心的道理,一切病苦就能放下了。
佛陀曾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只要是有形象的都不是實在的東西,因為它終究會改變,哪有什麼是真的呢?所以說,執着身心是人生的苦事。那麼修行要修什麼呢?修一個「性」字,也就是回復我們純真的心性。
還沒有受到後天的污染時,很容易學好。什麼叫做「後天」?是指世間的形形色色,人與事會污染我們的心。譬如一個小孩子,若是出世在台灣較鄉下的地方,他開始會學叫「阿母、阿爸」,這是「父親、母親」的意思。接着再教育他,他很快就會學着說話,這就是後天的培養。
人一生下來,就被後天的環境所薰染而存有一些習氣。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就會有不一樣的習氣和觀念。我常常說:「習氣不同,各如其面。」就如每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張嘴巴、兩個耳朵、一對眉毛,但是擺在各人的臉上,模樣就是不同。除非是雙胞胎,不過,他們的父母也都能認出這是姊姊、這是妹妹,可見他們也有不同的特徵。不過,我們有一樣相同的東西──清淨的本性,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
本性永遠都不會變的
這個善性是什麼呢?就是原來的佛性。本性是最透徹、最清淨,永遠都不會變的。我們的身體有生死的變化,但是捨了這個身體以後,業識可以去找其他的緣,再繼續另一段的生命。
所以,人生應該要看開這個身體;世間有很多的苦難,都是因為有這個身體,才會感受到。等到一口氣嚥下去,此生就「了」了。
在台灣,有些地方還有「哭路口」的習俗;也就是已出嫁的女兒回家奔喪時,從遠遠的門外就跪下來開始哭,一面哭、一面跪着爬進家裏,然後不斷搖著往生者的身體……
那好像是要表達:「做女兒的就是這麼孝順,所以一路哭着回來。」其實,這些對亡者而言並不重要了,應該在父母仍健在的時候,就要好好孝順他們,這才是真正的孝道!因為當亡者嚥下最後一口氣時,親屬的哭叫、哀慟,對亡者一點也沒有幫助;不如虔誠念佛,既可以培養生者的道心,也能夠安慰往生者的神識。
所以,學佛最要緊的是要去除後天的習氣,回歸清淨的本性,並培養「人人我都愛;人人我都相信;人人我都能夠原諒」的心胸,與人結好緣,才能夠逐步成就我們的志業。
人生無常,免不了生、老、病、死。過了一天,表示我們的生命已減少一天。因此,我們不能讓時日空過,而要好好把握每一個學習的機會。
原刊於《美的循環──談生生世世》,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