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數快──沒有免費午餐

「轉數快」人人可免費即日收付,而非用者自付,大錢包商補貼客戶之餘,還補貼競爭同業,顯然乖離商業原則,違背自由市場規律。

跨錢包跨銀行網上收付「轉數快」剛啟動,貫通電子錢包及銀行賬戶,可取代現金,貨銀兩訖,利便小額零售購物,據稱是環球創舉。政府寄予厚望,智慧金融急起直追,趕上新加坡甚至內地。

不過,系統以銀行為中樞,錢包商地位不對等,背後清算程序牽涉幾個層級,迂迴曲折。大眾或以為免費服務乃順理成章,其實世上哪有免費午餐,羊毛總是出在羊身上,慎防先甜後苦。

錢銀清算 效率快捷

香港金融服務發達,錢銀清算效率舉世無雙,即日隔日收訖、收費或免費服務均有,視服務性質而言。港元清算制度分兩級,上游是同業交收及外匯基金交叉交收,即日(T+0)清算;下游是客戶交收及銀行交叉交收,隔日(T+1)清算。

各銀行在外匯基金開立賬戶,上游同業即日清算甚至實時收支均不成問題;下游客戶跨行收支數量龐大,若即日清算不勝負荷,費時失事;隔日清算已是最快。它分為兩個步驟:一、收款銀行提交清算項目(支票等),金額即日暫存清算賬戶;二、付款銀行須於翌日中午前退回拒付項目,沖銷早前收支,逾時不理,清算作實。

倘客戶須即日清算,同銀行收付可內部轉賬(House Transfer)辦理,是否收費視乎關係而定;跨銀行收付須先向付款銀行確認兌現(Mark Good),方式是背書支票,或換發本票替代客戶支票,酌收服務費。

即日發薪即日提款,一向是銀行招徠之道。僱員若選擇與僱主共用往來銀行,可轉賬發薪,享有即日提款之便;若選擇其他銀行,須經同業清算發薪,隔日始可提款。機會成本與收益的選擇,是經濟初階基本理論。同樣道理,同錢包商同日收付,也是儲值收支招徠之道,擴展地盤壯大。「轉數快」人人可免費即日收付,而非用者自付,大錢包商補貼客戶之餘,還補貼競爭同業,顯然乖離商業原則,違背自由市場規律。

補貼客戶 小數怕長計

「轉數快」可跨錢包商、跨銀行及交叉收付,不過錢包商非共用銀行清算系統,須委託中介銀行代理代辦,即日清算可牽涉三層平台之多:第一層是錢包商,清算只是內部轉賬;第二層是錢包商之清算代理銀行,清算是跨錢包商收付及銀行交叉收付;第三層是同業清算所,清算只限於跨銀行(見圖)。

錢包商在代理銀行的清算賬戶,須備有充足存款應付即日收支,避免短欠而動用抵押貼現或信用透支填補,損失利息。同樣道理,代理銀行亦須相應增加同業清算賬戶存款,避免動用貼現窗便利。不過,清算賬戶不設存息,涉及機會損失及資金成本取捨。代理銀行在外匯基金的清算賬戶,必須以美元官價買賣交易,對錢包商清算賬戶應有同樣要求,對沖外匯風險,避免增加應有資本負擔。

若收付賬戶共用錢包商,即日清算可第一層處理,幾乎無邊際成本;若同代理銀行跨錢包商收付,或代理銀行與錢包商交叉收付,須第二層處理,邊際成本有限;若跨銀行收付,須第三層處理,清算所交易費乃實際成本開支。

在商言商,銀行及清算所無理由補貼第三者。「轉數快」是免費服務,即是錢包商補貼客戶,實際承擔24 × 7即日清算方便的額外交易費用,小數怕長計。況且銀行與外匯基金或與錢包商官價買賣美元,清算最少兩日(T+2),也涉及利息外匯成本。

微中取利 墊支金不小

且舉例說明:同事聚餐拆賬,以錢包P2P歸償,通過「轉數快」交收,各人錢包商委託不同代理清算銀行。從付方到收方,途經3層清算、5個環節:錢包商甲→代理銀行A→同業清算所→代理銀行B→錢包商乙。即使每個環節交易費只是港元0.1仙,也需0.5仙之多。小數怕長計,今年第二季儲值支付統計,共有15億宗交易,總額410億元,即平均每宗約27元。即使悉數跨錢包商及跨銀行交易,共收費用750萬元,各環節平均瓜分150萬元;全年計不過600萬元,未足回本。

現實是,清算所及銀行收足成本,錢包商卻不能收費,變相長期補貼客戶,非生意之道。

此外,「轉數快」是全年無休,銀行同業清算所逢周末及假期休息,錢包商收款未訖,卻要墊支付款,涉及機會成本。據官方統計,開通首天交易共5萬宗,總值2億元,平均每宗4000元,應大多源自銀行轉賬增值錢包。

換言之,錢包商微中取利,遇上長周末及長假期,須墊支金額卻不小,資金積壓頗大,成本不菲。以同業隔夜拆息年率2.5%計,每百萬元每天機會成本約69元;若清算賬戶透支,以最優惠貸息年率5%計,每天納息約138元;滴水可成河,小數怕長計。

政府躊躇滿志,擬推廣至P2C,繳納公共設施(水電煤等)及政府服務(牌照等)費用,實務知易行難。「轉數快」本為P2P點對點設計,購物及服務等P2C,貨銀兩訖,乃異曲同工。水電煤等設施繳費不是點對點,而是兩層操作。無論櫃位或轉賬繳費、是先存入公司收款賬戶,翌日再化整為零,誌入用戶賬戶,始完成收付。故此用戶須提交準確資料,避免錯誤入賬費時失事。現有自助渠道可預先設定,確保不會出錯。

推廣P2C 需求或成疑

其實,水電煤繳費,櫃位(便利店、郵局等)及自助(自動轉賬、繳費靈等)選擇多,即使跨銀行繳費也甚方便,「轉數快」錦上添花,實際需求成疑。

「轉數快」P2C繳費講求便捷快速,按鍵過賬瞬間完成,但是若有失誤,如賬戶資料欠準確,則補救甚難,需時以日計甚至月計更正,損失不可同日而語。從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勉強推行是否得不償失,值得深思。

近日有內地錢包商與內地銀行合作,接通同系港元平台與人民幣平台,內地商戶接受港元錢包付款,即時折合應付人民幣,轉賬匯兌可內部處理,不經清算所,邊際成本低,又增加招徠。政府見獵心喜,擬擴展「轉數快」至粵港澳大灣區,與內地電子錢包連結。

從「轉數快結構總圖」所見,跨城市跨貨幣即日收付更複雜,須途經4層清算及7個環節,收費未必收回交易成本,更涉及貨幣匯兌。反觀內地錢包商不假外求,事半功倍。若天時地利人和未全,強求推行只怕事倍功半。

常言道:羊毛出自羊兒身,智慧金融怎會是無償?「轉數快」以銀行為主體,自營錢包拉上補下,先天佔盡便宜,錢包商清算地位不對等,成本效益難與匹敵,非大眾之福。

最後一提,「轉數快」是方言俚語,原來稱讚別人腦筋靈活,與轉賬收付風馬牛不相及;本地話通用詞彙應是「轉錢」及「轉錢快」。究竟系統設計師「轉數」夠不夠快,還是玩食字玩過了頭,且留待下回分解。

原刊於《信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陸觀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