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最不喜歡抄寫。寫生詞、抄書是他們最害怕的作業。由怕生厭,他們就連能夠接觸故事的途徑(閱讀)也「避之則吉」。最恐怖的是默書,背默更甚。我孩子以前的兒科醫生告訴我一個小故事。他說:有一位媽媽每到星期四就來問他要一顆安眠藥。我聽了很奇怪,就問為什麼。醫生淡淡說:她孩子逢星期五默書。原來孩子默書,媽媽就失眠。默書之可怕可見一斑。
但是,教孩子中文,能不讓他抄寫、默書嗎?假如抄寫、默書乃「必須之惡」,我們可以把這些枯燥的工作變得有趣嗎?
今天,讓我們先假設家裏有一個小一的孩子。放學回來,媽媽發覺他要做「抄書」作業。讓我們來設計幾個「抄」法,給爸爸媽媽甚至補習的哥哥姐姐參考。
方法一:一分鐘填洞洞
爸爸、媽媽和補習的哥哥姐姐如果在孩子身邊,就可以告訴孩子,今天不抄書,只做記憶力遊戲。爸爸(或其他人)讀課文,孩子在作業本上寫下來(就像讀默時一樣)。因為不能先溫習,孩子總有些寫不出來的字。寫不出的,就先留個洞洞,完了,再數數有多少個洞洞,孩子先可以憑記憶再猜猜那些字怎樣寫。完成後,爸爸可以讓孩子先看看自己留下了多少個洞洞。假設有16個吧。這時爸爸就可以得到16顆堅果(或小糖果,或切碎了的地瓜片、巧克力之類的零食)。然後,爸爸計時:一分鐘內,孩子可以翻閱課本,盡快記憶那些字的寫法,然後再填寫。每逢孩子填好、填對了一個「洞洞」,爸爸的一顆堅果就給移到孩子這邊來。重複三次,務求孩子把所有不大熟悉的中文字都記住了。
方法二:故意留空洞洞
把抄書本子打開,每逢孩子說他有懂得的中文字就先留空不寫。讓他點數格子,把最難寫的先抄到本子上。那麼,他就要被迫點數幾次,一面不自覺地把課本朗誦出來了。媽媽可以先拿出一些堅果給她自己——例如說,她先預備好20顆花生。然後,孩子可以憑記憶填寫某些字詞,例如哪個地方該寫「我」,那個地方該寫「給」,那個地方該寫「個」——這一類中文字他自然能夠填上很多;到他只剩下20個填不上,媽媽就要開始獎勵了。每逢他成功填上一個中文字,媽媽就得給他一顆。如此類推。過程中,媽媽可以酌量給提示。
方法三:凡「」不寫
用讀默法,凡遇見某些常用字,都漏空不准寫,例如協議不寫「的」、「有」、「這」等書法上難以佈局的字。媽媽同樣給自己堅果。為什麼?用來練習書法。補上這些常用字詞的時候,媽媽可要求孩子一個比一個寫得漂亮。例如抄寫段落中總共有四個「的」字,媽媽必須要求孩子把第一個寫得漂亮(獎一顆堅果),第二個進步了,再獎。第三個再獎。退步的話,就要把堅果還給媽媽了。由於每個字出現此書不多,只有幾次書寫的機會,孩子會把精神集中於筆畫上,很快就能把「抄書」的作業做完了。
這樣一來,孩子很快就學會了很多生詞的寫法,而且,過程中他必須把課文讀幾遍(因為有時要數格子),很快就能背誦了。當然,爸爸媽媽可以就這些「遊戲」做些變化,讓孩子把抄書做得更快,更好。
其實,老師要孩子抄書,不外想幫助他熟悉課文。我小時候,自己一個人做作業,專門天天「發明」這些小遊戲來幫助自己盡快完成作業或改善書法。
當然——假如老師在課堂上就用了這些方法,爸爸媽媽和孩子在家時就可以一起玩遊戲、閱讀和講故事了。老師們,可行嗎?
不過,勞碌緊張的遊戲玩過了,媽媽就要多給獎勵了。堅果之外,還有什麼獎勵?我會建議媽媽說個故事,但只說一部分,留個尾巴。留個尾巴總有用的,但千萬不能「爛尾」啊。下次再談。
本文原發表於前 FAM 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修訂文章並刊出。
〈死亡之科可以活轉過來嗎?〉系列文章:
要下一代學好中文,不能揚湯止沸,要從根本做起(十四之一)
孩子最愛哪些書?(十四之二)
認讀和書寫必須脫鈎(十四之三)
發光熒屏,智力危機!(十四之四)
輕鬆對付孩子最害怕的抄寫和默書(十四之五)
朗讀鍛鍊的不光是嘴巴,還有耳朵和腦袋(十四之六)
小學語文教材須能牽動孩子感情(十四之七)
課文不能出現「放屁」情節嗎?(十四之八)
語文老師的千古噩夢——改作文(十四之九)
從評改噩夢中醒來——取消作文命題,只設寫作範圍(十四之十)
切勿專注於學生的語文錯誤——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上)(十四之十一)
寫評語的竅門——評改作文的第二種改革(下)(十四之十二)
作為範文,同學的佳作比名家的更有教學功能(十四之十三)
伯樂的幸福——要牢記學生作品,如同牢記名家之作(十四之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