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者的出現是無傷大雅的,他們有若源源不絕的企業河流上的泡沫。不過,有關問題會是嚴重的,若企業是已變成了如投機漩渦上的泡沫。若整個社會的資本分配發展成為了如賭場活動的副產品,這就意味着有關工作很可能做得甚差。
Speculators may do no harm as bubbles on a steady stream of enterprise. But the position is serious when enterprise becomes a bubble on a whirlpool of speculation. When the capital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becomes a by-product of the activities of a casino, the job is likely to be ill-done.
— 凱恩斯 John Maynard Keynes
在金融史上,一大謎團是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為什麼它會持續這麼久和影響會這麼深遠。不過,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研究,我們對有關問題的了解,應比從前多了不少,而一個共識是,在1913年才成立的美國聯儲局當時是未能駕馭股市大跌和跟着的銀行危機,而它的處理方法是令到美國的貨幣供應持續收縮,並引發一個惡性循環。毋疑,聯儲局的處理方法是令到問題變得遠為嚴重,但這卻不是這危機出現的根本原因。也許,我們值得再問:除此之外,還有沒有更深層的原因?
若無第一次世界大戰,今天環球資本市場會否有很大不同?
1972年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約翰希斯 (John Hicks) 晚年曾在演講時提出過一很特別的觀點,就是美國1929年的大蕭條的出現,以及歐洲經濟在兩戰期間的經濟困境,可能與始於1717年的金本位制度未能適應環球貿易和政經情況的轉變有關。這是一很具原創力的觀點。可惜的是,希斯未有將有關觀點正式寫成論文,因此我們對這觀點的詳情未能知得太多。不過,觀乎環球貿易和政經情況在1717年之後200多年的重大變化,有關觀點應是值得深思的角度吧?
值得留意的是,自1717年之後的200多年,英國一直是金本位制度的主要維繫者,而它亦應是最適合擔當有關角色的國家,蓋英國是當時全球的經濟和金融超級大國,並擁有球最大艦隊和控制着環球海上貿易。事實上,自1717年以來的百多年,該制度運作一直良好。因此,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是,假如英國的經濟實力未有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創,它會否有能力將有關制度持續更新,而若是如此,今天環球資本市場的情況又會否有很大不同?
過去100年,環球資本市場在一相當特殊的貨幣經濟背景下發展和演化
當然,以上問題只是一個假設。事實是英國的經濟實力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受到重創,而在1944年時,凱恩斯和邱吉爾等人深明全球經濟和貿易的唯一出路,在於拉攏美國,以其經濟實力協助推動全球貿易復甦和歐洲重建。從這角度看,美國在戰後環球經濟金融貨幣體制的位置,並不是完全出自它的要求,而是在某程度上,是由盟國加諸在它身上的,而長遠而言,美國是否最適合擔當有關角色的國家,亦是有商榷空間。
在考慮到以上情況後,也許我們會對美國尼克遜總統後來在1971年宣布放棄布列頓森林會議的兌換美金承諾,並不會感到意外。但如此一來,全球就進入了一法定貨幣(Fiat Money)── 亦即全球各國理論上可以任印銀紙的時代,而跟着出現的,是全球貨幣供應大增。在過去數十年,環球金融和資本市場就是在有關貨幣經濟背景下發展和演化的。
由此觀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出現,是打亂了環球經濟若體制和資本巿場的自然演化步伐和秩序,而在過去100多年,環球金融和資本巿場是在一相當特殊的背景下演化的。很多的事情的發展,似乎都是見步行步地作出來的權宜安排。筆者的看法是,這特殊的背景,是令到今天的環球資本巿場出現了很多不是最理想的情況。本文開首引用的凱恩斯觀點,是表示着早在1930年代時,他已隱然感覺到環球資本市場並不是在一健康之路上發展。而今天環球資本市場的問題,應是比凱恩斯在1930年代時所見的嚴重。環球資本巿場不足之處,理論上應可為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機會。
若單憑香港目前的金融實力,未必足夠可獨當一面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在過去數十年,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事業的發展,主要只是基於一個業務的蓬勃發展,就是幫助國內大企業上市, 但在IPO以外的金融範疇,香港跟倫敦紐約之間其實仍有不少距離,若單憑香港目前的金融實力,未必是足夠可以獨當一面。另一方面,觀乎目前的環球政經情況,國內大企業上市的業務恐怕有一段長時間都未必會回來。在這情況下,跟倫敦共同合作,把握環球資本市場尚未做得好的地方的機會,可能是一對雙方都有利的方向,尤其是在脫歐之後,英國可能是要更重視來自東方的機會。而與倫敦加強合作, 亦應是一可提升香港的國際金融和商務中心水平的方向。
當然,金融市場是講求實力的地方,若要跟別人合作,自己本身亦是要有足夠吸引別人之處。這亦引伸到香港未來這問題上另一盞明燈,就是香港本身的中華文化 — 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以及怎樣令到它可幫助到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和跟倫敦結合,從而啟動更龐大的力量。下回會談這點。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44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