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頻頻聽到身邊同齡的朋友「跌倒」的壞消息。有些是「追巴士」跌了一跤,有些是起床迷迷糊糊不小心跌倒的,像我在多年前也曾接續跌過好幾次。最慘烈的那趟,是跟老公在行人天橋聊天,不知道腳已經踩在樓梯上,而兩隻手都拿着東西,怎知一個「踩錯腳」,就從天橋滾了下去,還重傷了左腳跟。怎知,老公也在幾次外遊公幹時,頻頻跌倒受傷。
於是,兩個人外出時,只有一個方法:就是拖着手,彼此扶持,特別走在郊外那些陡峭不平的路,更要格外小心。
當然,更重要的,是避免那些危險地帶:如某些商場的滑地板,因為走路上,會突然感覺「鞋子被吸着」了似的向前衝。一直以為這是咱們的問題,直到某天跟好友談起,才知道是所穿的鞋子出了問題。
「那是因為你們穿的鞋子不對,鞋底的膠粒才是讓人跌倒的真正原因!」這天跟好友談起,他才道出個中原由。那怎麼知道?
「因為我也試過好幾趟跌倒,最後跟不少人談過,才查出最後的因由。」
跌倒也是教訓
其實,每一次的實體「跌倒」,都是一個教訓。一是讓我們知道年紀大了,要小心走路。二是鼓勵夫妻之間可以再實習「互相扶持」的好時機。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強迫我倆做「體能訓練」。
半年前,因着醫生的「強烈建議」,說咱們倆到了這把年紀,肌肉流失,一定要做運動,否則跌倒後受傷的機會大增。
我是個「乖寶寶」,很聽醫生的話。立刻找來了體能教練,每星期一次的二人班,聽教練吩咐,做起深蹲,還有拉背,鍛鍊大小腿的肌肉。日子有功,現在成果不錯。起碼有幾次差點跌倒時,都能站穩腳啊!
原刊於《晴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