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要有創新思維 要禮重長者

我的建議是派錢扶貧。香港現有約40萬貧窮長者,在貧窮邊緣的也不少,政府不應廣泛派錢,而應精準地向60歲以上的長者派錢,每人可獲8000元。

財政司司長請吃飯,商討時局。可惜在公立醫院覆診,因為人多,排了4小時趕不及赴會,未能與司長交流,聽同業高見。

香港經濟的局勢,情況惡劣,主要是反修例的暴亂製造出黑色恐怖,加上內外媒體攻擊,香港的治安、社會秩序與國際形象、聲譽都大受損傷。不過,若能即時鎮壓禁制,香港還可救藥。

我的建議是派錢扶貧。香港現有約40萬貧窮長者,在貧窮邊緣的也不少,政府不應廣泛派錢,而應精準地向60歲以上的長者派錢,每人可獲8000元。貧窮長者生活久困,稍為慷慨的每人8000元,對他們是很大的紓解,對貧困沒依靠的人意義重大,即使有家庭的,也多屬低下層,派錢給他們,實際上惠及全家。

60歲以上不用收入考核,按身份證便可支付,可減省行政費用和時間,免陷去年派4000元的毛病,直接快捷,既可顯示特區政府關心長者,也可表現工作效率。涉及的費用稍大,也是投入於社會之內,不易被轉移香港以外,在本地消費會產生循環推動作用,勝於減稅、減差餉的以有產者和中產為目標的措施。

另一方面,中美貿易衝突屬長期之事,美國總會不停地制裁中國,也必然殃及香港,一時的貿易協議改變不了這個大趨勢。

香港經濟要做的,便是針對地把經貿重心轉移至美國以外,開拓新的市場和經濟關係,一如上世紀50年代香港由轉口港轉變為出口工業生產那樣,當前「一帶一路」發展正好提供時機。國際趨勢是未來十年,貿易的重心在亞洲,佔四成;歐洲其次,佔兩成;美洲下降,包括美國佔不足兩成。香港應去美國化而深耕亞洲、歐洲以及非洲等新興市場,搶先佔據新發展的大市場。有中央政府和內地在這些地區龐大的投資支持,香港進軍這些地區會是事半功倍,而且有珠江三角洲的支援,香港的成功機會巨大。

特區政府相應的措施是幫助香港企業開拓這些市場,不僅是港人熟悉但缺乏深厚經濟合作關係的東南亞,更應是俄羅斯、東歐、中亞、南亞、中東。開拓的方法不僅是貿易發展局傳統的推廣,更應是在科研、人才、調研、專業等各個方面,建立起香港與之的合作機制和基礎投資,其中香港的金融中心功能在這些地區有巨大發展的餘地,需要特區政府用各種協議、自由貿易關係來推動。當歐洲、日本也開始投入於重建絲綢之路與中國合作及競爭,特區政府好應及早布局,幫助香港企業發展,也可減輕未來倘受美國制裁的影響。

使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的道德觀念

我提議給本港60以上的居民,由政府在新的預算案下,發放每人8000元的津貼,其意有二。

一是香港社會因反修例動亂未止,市民對現時和未來的信心動搖,要增強社會的經濟信心,需政府大手筆的作為。香港的結構轉型升級和多元化還沒有方向,不應胡亂投資,先要調研討論,再定下大戰略。在此之前,政府把龐大儲備拿出一小部分即時投入市場,特別是涉及千家萬戶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對中產或其他資產階級錦上添花,這對社會心理作用尤大。基層長者的額外收入大多會流入本地消費,也會改善他們捉襟見肘的生活,改善其家庭的福祉。每人8000元並不多,卻可緩解他們幾個月的燃眉之急,減輕回收紙皮降價所帶來的打擊。此舉對長者、其家庭,以及其直接消費的場所均有提升信心、振奮人心的作用,亦可顯示政府和社會心懷基層長者,在當前嚴峻的境況中不會忘記他們對基層長者的關懷,體現出政府對未來的信心。

在資助長者之後,香港動亂抑止,大戰略出台更可使社會各個階層,包括中產和企業一起受惠。津貼長者是第一步,也是政府表示信心和承擔的一步。若連這一步也不願走,面對困境只是畏縮,只是希望保住儲備,以保證過去公務員的退休金和當前公務員的飯碗,不思進取,香港的社會大眾又怎能對政府,對香港前途有信心呢?

二是重建香港的社會倫理。反修例動亂以年輕人為主,卻在近來演變成鄙視、攻擊長者。暴徒叫囂長者早死早着,不要阻撓他們的革命,有青年涉嫌用磚擊斃長者,又有青年破壞交通設施,受最大影響的都是長者。早前區選中也有青年不滿長者有優先進場投票的優待,甚至惡言相向;媒體也大做文章,批評任何優待長者的舉措。

香港社會對長者的優待,如交通優惠等,向來合理,但在今次反修例動亂中,政治因素便將之衝擊、批評得一文不值。是年輕人的教養問題,媒體偏頗無理,抑或是背後策動人為了眼前政治利益不惜破壞一切倫理道德?而在動亂場所中,似乎變成世代之爭,年輕人與年長者對罵以至動手傷人,事實卻是背後政治謀劃者以年輕人作為政治工具來犧牲,也連帶犧牲傳承多年的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原則。

政府津貼長者,而不是用更多的錢來幫助年輕人買樓置業。這是糾正歪理,不功利地寵溺年輕人而犧牲貢獻大半生給社會的長者,使香港社會恢復正常的道德觀念。這當然只是移風易俗、對抗歪風的第一步,但其意義遠高於政府拿出的公帑數目。

原刊於《東方日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陳文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