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什麼時候會處於安逸的狀態呢?就是滿足於現狀而不想作出任何改變,生活可以暢順一點,例如現有可行的處事方法或制度、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享有的質素等等;總的來說,有些人是不想改變現時行之有效的模式或不想失去已得到自己期望的事物,因此能維持現有的生態系統,就可說是處於一種平衡的狀態。
雖然安逸有時會令人不想改變,但同時在某些情況下,有一部分人不是處於一個平衡狀態,並不滿足現有的情況,想變走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物,好像覺得居住環境變差了便搬屋,工作不如意時會想轉變環境,情感不佳時想與情人分手,人生總是想找更多自己想要的,另一方面就想遠離自己不想要的。
世事無常
然而事情的變與不變,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能夠控制和預計的,例如天災的來臨往往是突如其來,人類往往都不能準確預計災難的發生,因而造成極大的破壞和災難,最近十多年的地震、海嘨、特大風暴等,都不是我們期待的變化,在人類歷史上有很多這些記錄。
還有,現在社會的科技日新越異,也帶來很多天翻地覆的變化,例如:因為科技改了就業的類別,因此大家的工作機會有些被變走,有些就變多了;大家對生活水平的認知也提高大家的要求,也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模式,種種因素的改變更加催生了教育的改革。
究竟大家感到每天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就可能因不同人而有不同的感受;蘇東坡曰:「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事物好像是永恆不變,但事實上又不停在變,怎樣看待變化,要視個人的心境。
機不可失
轉變的力量在大自然的每個角落,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變化;人類社會的個別及群體的心態也是持續不停地變化;人心思變的無形力量更是難於估量的,當某些人群心理狀態累積了很多很多微妙變化後,就可以產生相當巨大的震撼力,甚或影響社會的生活及政治模式。
雖然人們希望安逸的日子可以長時間維持,然而隨著生活的每個細節的變化,不同階層的人與事也必定會變。隨著光陰的流逝,人的體力、身體功能變化,對兒童與長者剛好相反,經濟及社會制度也會隨着不同的思潮而需要轉型。現在教育制度需要因為科技日新月異而必須求變,政治制度也因為不同理念而持續衝突,朋友間的感情都會因為社會思潮而改變,子女日漸長大,年青人可能有更多的要求,社會的長者也愈來愈多,大家必須洞察及握事與物的變化。
由於事物的變化,隱藏於人心中意識形態也在漸變,日積月累了一段時間便成了突變,挑戰大家的應變能力;因為日常有效運作的一套,在突變時已經不一定能夠以不變應萬變,有時可能到達了必須轉變的時候。而且更需要我們在極短時間內判斷問題的核心所在,找出有效的方法去盡快解決問題。否則錯過了關鍵的時刻,事情隨時會變得一發而不可收拾。
雖然外在的環境及有很多事情我們並沒有能力去改變,但是我們卻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及行為習慣;現在不是誰對誰錯,是世界的思潮都在求變,在大大小小的人與事都可能有很急速的變化,大家或許需要有更多心理準備面對社會的變化,否則容易手足無措。
不管自己是什麼年歲,什麼崗位,都可能需要在這個大變的年代,學習處理家庭衝突,校園危機,社會運動的手法,無論世事怎樣變化,自己有更多適應它的方法,心境都較容易平靜一點。變幻原是永恆,大自然的生物千百萬年來都需要不斷進化,適者生存,人類也不會例外,所以我們需要好好裝備自己,迎接將來未知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挑戰。
(封面圖片:Pixabay)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