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香港傳奇的未來

世事的發展往往自有其邏輯,我們可以有所謀,但能否成事,很多時取決於我們不能控制的力量。

承接上文:〈做可做,非常做──香港傳奇的未來〉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老子

追蹤有意識個人行為造成的社會效應

「為何陰謀鮮有能造成預期的結果?這是因為社會現象往往就是如此……這一點正好讓我們可以建立出社會科學理論其中一項主要目標,就是追蹤有意識的個人行為所造成的社會效應。」(Why do the results achieved by a conspiracy as a rule differ widely from the results aimed at? Because this is what usually happens in social life……This remark helps to establish one main task of theoretical social science, which is to trace the social repercussions of intentional human actions.)

以上是節錄自卡爾・波普爾爵士(Sir Karl Popper)的重要著作《猜想與反駁》(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的其中一句。《猜想與反駁》發表於1959年,在此3年前,即1956年,波普爾發表了另一本重要著作──《科學發現的邏輯》(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細看之下,這兩本著作的論點是有着不少一脈相承的地方,不同的是,《猜想與反駁》着眼於社會現象和歷史,而不是自然科學。從這角度看,也許我們可以將《猜想與反駁》理解為《科學發現的邏輯》的「人文科學版」,而波普爾以上觀點的背後,是波普爾的整個科學哲學觀。

值得留意的是,波普爾是廣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以及在科學方法論的權威,這是筆者認為波普爾以上觀點值得重視和深思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原因是這句說話本身甚具提綱挈領的意味,細味之下,是隱隱然可透視出我們在探討香港的未來這命題,以及怎樣評估各種做法的利弊時,可以採用的理論架構。

波普爾是廣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Adam Smith Institute圖片)
波普爾是廣被視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Adam Smith Institute圖片)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中國人有句老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這句話的起源應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說話,跟着就在民間廣泛流傳,並成為了中國民間智慧的一部分。羅貫中設計這一句話由諸葛亮口中道出,以及它能在民間廣泛流傳,應可印證這句話是深具智慧,也經得起時間考驗。以筆者之見,這句說話最重要的含意,是世事的發展往往自有其邏輯,我們可以有所謀,但能否成事,很多時取決於我們不能控制的力量。

當然,我們不能控制並不代表只能藥石亂投,純粹碰碰運氣,但求「看起來」是有出過力,做過一些事。從「機構行為」的角度看,有關做法很符合人性,也無可厚非,但這些行為的作用可能主要用於交代,對事情最終能否做好,未必可有實質和持久幫助,甚至可能有弄巧反拙之虞。在世事發展這問題上,我們需要有策略,亦要對事物發展本身的邏輯和先後次序有相當深入和透徹的理解和認識,套用波普爾的字句,就是掌握「追蹤」由「有意識的個人行為」發展到最終整體「社會效應」脈絡的能力。

借用老子在《道德經》裏的字句,「做」是「可做的」,但就「不是很簡單一般的做」,在很多的時候,是需要能引導別人做一些我們想他們做的事情。若是能做到這點,又能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為自然力量加入一些人為的輔助和推動,我們可彷如能駕馭無形的手,能將自然力量引導到我們想要見的效果,在理論上並非全無可能。在《道德經》裏,老子曾寫到「治大國,若烹小鮮」,大概也可能是反映着老子深明的一面。若要借助那巨大無比的自然力量,是需要不斷細心觀察,小心翼翼、隨機應變。

流了很多汗,但最後其實什麼也沒有做

以上提及的「治大國」操作,是需要高度智慧和技巧,不是一些一般人可以駕馭的事情。在經濟金融史上,有關能力最高的人可能是美國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據記載,在1987年股災爆發後的那個晚上,他整夜沒睡,不斷觀察着市場每一刻變化,也跟華爾街各主要投行的高層保持緊密接觸、準備隨時動用各項緊急措施。事後回顧,他是以「流了很多汗,但最後其實什麼也沒有做」(sweat a lot, but do nothing)來形容自己對那危機的處理,而美國金融市場最後亦能安然度過該次的危機。

筆者提到格林斯潘,是因為筆者認為這是一甚為生動的例子,說明一個處理香港目前問題的方向。以筆者之見,處理有關問題的一個大難處,是個人願望,以及由成千上萬的個人行為互動造成的社會效應,可以是完全兩碼子的事,而其中的理論根據,就是本文開首提及波普爾的觀點,即社會現象的本質就是超越個人所能顧及的「無意效應」(Unintended Consequences)。

在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監控下,美國金融市場最終安然度過危機。(亞新社)
在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監控下,美國金融市場最終安然度過危機。(亞新社)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以筆者之見,在了解和推動社會現象,以上提及的「無意效應」是一很重要概念,它亦與上文提到的西方哲學上的 「自然秩序」(Spontaneous Order)概念一脈相承的。根據這些概念,香港過往能成為國際金融中心是自然秩序成就的無意效應,香港的未來,同樣亦只會是另一由自然秩序成就的無意效應。

從這角度看,處理整件事情的關鍵,是怎樣令到自然秩序自自然然地推動香港不斷往國際金融中心這方向前進。這究竟怎樣才可做到呢?除了格林斯潘對1987年股災的危機處理方法外,筆者認為另一竅門就是老子《道德經》的最後一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在下回,筆者會進一步談這點,以及它與自然秩序和無意效應等哲學概念的微妙關係。

「香港傳奇的未來」系列 10

聯繫作者:[email protected]

古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