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內地翻天覆地教育新政策

學校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以香港為例,上班一族工作時間多是朝九晚六,即孩子們離校時間最早也是黃昏六時。

剛過去的暑假,內地教育界平地一聲雷,有關教育新政策一浪接一浪,令無數家長、教師嚇得目瞪口呆,更令不少教育大企業一夜間陷入經營困境。

先是《人民日報》在2021年7月25日01版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繼而教育部辦公廳在暑假末8月30日發布《關於加強義務教育學校考試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

兩份文件選在暑假前後段發放,《雙減》一出台,家長立刻起哄,暑假上不了補習中心,培訓中心不提供考試課程培訓,孩子怎麼過這暑假?家長、老師驚魂稍定,開學前政府再出《通知》,全面改革考試,把教育回歸學校、老師。《雙減》及《通知》對內地教育界無疑是兩顆核彈,影響有多深,仍待觀察。

首先要釐清《雙減》的對象是誰、主要內容是什麼。《雙減》的對象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即6-15歲,小一至中三9個年級的學生。幼兒階段學生及高中生並不在此政策範圍內。而主要內容,顧名思義,是兩項的「減」。第一,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第二,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針對學生繁重的課業,《雙減》制定了以下政策:

第一、大量減輕書面作業家課。小學生在校內基本要完成所有書面作業;初中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小學一、二年級生不許有書面作業家課;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家課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生書面作業家課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第二、提高作業質素,發揮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鼓勵設計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杜絕重複性、懲罰性作業。
第三、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及時做好回饋,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嚴禁師校外有償補課行為,違者可被撤銷教師資格。

校外培訓機構應聲倒閉

家課多,學生應付不了,課後教育培訓機構自然應運而生。《雙減》對課後教育培訓機構的管制更全面、措施更辣。首先各地不再審批新的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為收生對象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須登記為非牟利機構。不允許牟利,這門生意還值得幹嗎?政策首先斬斷了投資者的投資意欲,繼而再針對經營手法。

先是不可融資上市,嚴禁資本化。缺乏資本,就難以遍地開花,大大減低了培訓機構的名牌效應。培訓的時間也嚴加限制: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不得組織學科類培訓。培訓結束時間不晚於晚上9時,每節課時不超過30分鐘,課節間隔不少於10分鐘。

《雙減》矛頭不單指向「內憂」、還指向「外患」。政策嚴禁培訓機構提供境外教育課程,嚴禁聘請境外外籍人員開展培訓活動,在境內的外籍人員也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學校老師被禁止有償校外培訓活動,境外又不准輸入老師,培訓時間又大量壓縮,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還剩餘多少活動空間?

難怪《雙減》政策出台後,在海內外上市的中國教育股應聲暴跌。8月31日開課前一天,有27年歷史、被譽為培訓界「黃埔軍校」的教育培訓集團「巨人教育」宣布倒閉。

讓學生學習回歸校園

「讓學生學習回歸校園」是《雙減》的精神。套用內地術語,在校內「吃飽」、「吃好」,就可減少參加校外培訓需求。但「吃飽」不易、「吃好」更難。教育是否能真正的回歸校園關鍵在廚子,學校的廚子自然是老師。《雙減》對此雖着墨不多,但仍嘗試解決一些在操作上可能遇到的困難。

學生下課後往培訓中心,不全然是學習原因,還有的是可解決父母未下班,孩子沒地方去的問題。《雙減》鼓勵學校大力開展課後服務,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為學生提供學習和發展空間,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由此,學校課後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於當地正常下班時間。以香港為例,上班一族工作時間多是朝九晚六,即孩子們離校時間最早也是黃昏六時。篇幅所限,本文先談《雙減》,《通知》及其他雙關的青少年政策留待下次再談。

邱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