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國情是洗腦?

北京之行(二)

事實上,我雖然曾在中學修讀中史,但日子久了難免會遺忘,更何況未曾讀過中史的學生,他們更不會認識有關史實。
在北京參觀蘆溝橋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當天八時多已到達,但見人頭湧湧,除了有很多老人家外,更多的是中小幼學生。
 

反思戰爭的破壞

 
在館內參觀時寸步難移,我只好跟着一群中學生聽講解員講解。過程中,講解員除了介紹史實外,還會特別介紹一些為國捐軀的人物,讚賞他們的愛國情操。當行到有關南京太屠殺的展覧部分,展示很多日本人殺中國人的照片,及兩名日本軍人比賽殺中國人的資料。最令人不安的是小孩子被殺後陳屍街頭,照片構圖顯示出孤獨、淒涼的氣氛,令人動容。
 
講解員提醒大家注意日本人的戰爭罪行,並着學生反思戰爭帶來的破壞。展覧最後部份是總結,開首是一面以「銘記歷史,警示未來」為提的展板,尤其吸引我的注意力,內容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銘記歷史,是為了開拓未來;不忘戰爭,是爲了維護和平」,文中提及戰後仍然要設立抗戰紀念日,建立紀念設施及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之目的,是抗日戰爭的生動歷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及和平教育;接着是五位國家主席的照片及他們對和平發展的意見,大意均是中國會走和平發展道路,願意和各國合作建設和平。
 
的確內地學生透過參觀紀念館可感受到中國人在戰爭時期的苦難,有助他們建立民族感情。在國家營造的氛圍下,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接受愛國教育及和平教育,更培養學生以身為中國人而自豪的情感。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或永定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上。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盧溝橋,亦稱蘆溝橋或永定橋,位於北京市豐臺區永定河上。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
 

連中史亦非必修

 
反觀在香港的情況,既沒有這樣的紀念館讓學校安排學生學習;中國歷史又不是必修課程,學生或許無從得知中國曾經有過光輝燦爛的文明和歷史,就像參觀承德避暑山莊時,導遊小姐在介紹康乾盛世時,多次提及中國清朝當時已開始了不同民族的融合,例如城樓名字也有漢、滿、藏及蒙古文字,是現在56個民族和平共處的基礎;但後來清朝衰落,在1860年喪權辱國的條的《北京條約》就是在避暑山莊得到了咸豐帝的簽準而簽署的,中英、中法條約主要內容包括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領土永久割讓給英國。
 
接着中國又經歷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好不容易才走到今天,她謂大家努力要珍惜。事實上,我雖然曾在中學修讀中史,但日子久了難免會遺忘,更何況未曾讀過中史的學生,他們更不會認識有關史實。再者,經歷二次戰爭苦難的人逐漸老去離逝,就像我父親生前也會講到他小時候被日本人統治時的生活,以及差點兒被日軍殺死的情景,但是我這一代卻無法以第一身角度繪形繪聲地講述其驚險遭遇;當知識和經驗沒法得到承傳時,這也難怪活在香港的學生對民族和國家的觀念不強,更遑論愛國的情懷。不過,舉辦升旗禮、內地交流團、認識中國國情活動也有冒險被批評成為洗腦活動,究竟這是合理的嗎?
 
參觀北京大學時,香港留學北京大學的香港學生提到,內地大學生需要修讀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必修科,而港生則沒此規定。我想這是活在具有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是需要的,了解自己國家的政治思想及體制是作為公民的責任。究竟香港人如何才是盡國民/公民責任一事則相信有很大的爭議。不過我們均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從傳統文化承傳角度看,認識自己民族過去的歷史應該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吧!
 
(圖片:作者提供)

梁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