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係一件好奇怪嘅事

朋友都鐘意問我,俾我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

記憶係一件好奇怪嘅事,中學嗰陣,人懶又心散,5年課程,轉咗5間學校、重讀咗7年先畢業。會考之後,差唔多所有學過嘅嘢都畀返老師,不過重有幾課中文,30幾年後重係印象深刻,其中一篇係《捕蛇者說》。

1984年,中四,轉校入男拔萃,嗰陣拔萃嘅老師,個個都係性格巨星,好似「荷蘭豆」、「肥雲吞」、「金毛佬」、「短褲佬」等,聽個名都知道唔係善男信女。教我中文嘅黃樹堅老師,反而係一個無花名、無外號嘅少數派。黃老師溫文儒雅、脾氣好,有時候聽到我哋講粗口,都係笑瞇瞇一句「盧永強,小心啲講嘢。」就算,印象中老師從未發火。

老師教書風格滋油淡定,唯有教讀音嘅時候特別嚴謹、甚至有啲囉嗦,記得佢嗰次教《捕蛇者說》,花咗好長時間解釋「若毒之乎?」個「若」字點讀、同咪點解要咁讀,我哋重複又重複咁「若」咗成堂,是為中學夢魘之一。老師囉嗦嘅好處,或者神奇之處係,到今時今日我重背得出成篇課文。

呢一堂俾我好多啟發,

第一、因為一個字而記得成篇課文,我曾經將呢個經驗,寫落大學時一份關於符號和記憶嘅功課入面;

第二、因為呢個「若」字,我知道文言文中,發音、特別係正音嘅重要性;

第三、黃樹堅老師對粵語嘅研究絕對係非一般嘅堅持。

大約七、八年前,睇完黃老師關於粵語研究嘅《粵語古趣談正續編合訂本》同《粵語古趣談三編》後,更加證明我當年嘅想法正確。老師對弘揚粵語文化,有着一股堅定不移嘅使命感,更站喺最前線,用一枝筆保衛呢種有成6600萬人講緊嘅語言,好熱血!

最近老師重新編訂以上兩本著作,重加多一本《保衛粵語.保衛方言》,同學當奴黃問我,可唔可以寫番篇文章講下老師嘅書,或者就咁講下粵語都得。由於唔少師兄弟同其他媒體都已經有詳細介紹,我唔想重複嘞,反而想從另一個角度講下粵語。

我係一個設計師,做得最多嘅工作係企業識別,即係Corporate Identity。Identity、識別、形象、特色、身分呢啲字眼,成日喺我工作同生活中出現,朋友都鐘意問我,俾我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

有人會問,咁廣州呢?唔……佢可能好少返大陸。

粵語嘅凝聚力

我喺黃大仙下邨長大,六、七十年代嘅時候,嗰度係一個江湖,街坊嚟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紅藍左中右黑白道,真係乜人都有。最過癮嘅係,無論你係邊個鄉下,講乜話,大家都自然咁用粵語溝通,就算有啲街坊講到甩頭甩骨,佢哋都好努力咁學習,一啲都唔怕面懵。

年少無知,記得問過隔離屋嘅外江亞叔,點解你啲廣東話咁核突?

「鳥!我20幾歲走日本仔嚟香港,喺呢度揾食,梗係要識講白話喇!做戲個于素秋唔識講都要配音俾你睇啦細路!」我真係從阿叔把口先知粵語長片個俠女唔識講粵語,重學曉世界上有一樣嘢叫配音。

就算今日,我哋去譚仔食米線,成日笑班阿嬸講譚仔話,即係甩甩咳咳嘅粵語,我哋香港人都好尊敬佢哋對講粵語嘅堅持。

無論係邊個年代,喺香港生活,學識粵語,唔止係搵食咁簡單,重係一種對本地文化嘅尊重。

我喺黃大仙下邨長大,六、七十年代嘅時候,嗰度係一個江湖,街坊嚟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紅藍左中右黑白道,真係乜人都有。(Wikimedia Commons)
我喺黃大仙下邨長大,六、七十年代嘅時候,嗰度係一個江湖,街坊嚟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紅藍左中右黑白道,真係乜人都有。(Wikimedia Commons)

粵語嘅靈活性

舊時無乜娛樂,基本上幾代人都係電視撈飯長大,以我為例,睇得最多嘅除咗卡通片,就係「粵語長片」。鍾意「粵語長片」嘅原因好簡單,貪佢片種多又垃垃雜雜,啱晒我呢亭蠱蠱惑惑嘅細路。小學時最鍾意睇新馬仔嘅戲,因為入面嘅粵語對白夠盞鬼,佢求其一句「哎吔,弊傢伙喇今次。」唔知點解就喜感十足;龍剛嘅電影就成日用「做乜撚化我?」由於聽落似粗口,又係笑死我。後來識咗個老導演,先知道除咗唱大戲之外,新馬仔同鄧寄塵嘅時裝片,九成九都係無對白稿,全部爆肚!嗰陣年紀輕,只覺得粵語好獨特,淨係發音同語調已經變化萬千,有好多個層次。

粵語除咗通俗多變之外,重有佢優雅同優美嘅另一面,初中開始識得欣賞粵曲,最鍾意聽《再世紅梅記》同《帝女花》,尤其係《帝女花》嘅《庵遇》,每次聽到「飄渺間往事如夢情難認。」「百劫重逢緣何埋舊姓。」都會毛管戙。可以咁講,真係只有粵語先可以唱到呢種如詩如夢嘅境界。

粵語係香港嘅軟實力

嫌我睇「粵語長片」老土?咁有幾多香港人唔係睇無綫嘅電視劇長大嘅呢?遠至《狂潮》,近至悶到嘔嘅《溏心風暴》,幾十年嚟都係牽動各位電視迷嘅神經;事實上,香港出產嘅電視劇、港產片,一直都係數以千萬計嘅海外華人嘅精神食糧。

煲劇嘅先决條件,就係要識粵語。

所以那些年,香港透過影像輸出粵語、同普及粵語,足足影響咗幾代華人。重未講我哋稱霸華人樂壇幾十年嘅粵語流行曲,你今日去北京或台北,差唔多所有夾Band嘅都唱《海闊天空》,首歌嘅地位係等同Hotel California

今日

回歸21年、一國兩制下嘅香港,粵語仍然係我哋嘅主要溝通語言,但係今時唔同往日,我個人角度,唔少粵語已漸漸流失,或以粵音普通話取代,雖然個個都話變幻原是永恆,粵語之後喺香港嘅地位、發展,真係有賴黃老師同各方專家持之以恆嘅研究同保育,而我哋呢班以粵語為母語嘅香港人,亦都要身體力行支持。

後記

90年代,全港市民都流行學倉頡,我家姐上幾堂工聯會進修班後都學識,而我呢個日日對住電腦做人嘅細佬學極都唔曉,我諗原因有三:

第一、情感上覺得倉頡以字形取碼唔合邏輯,先入為主,無乜心機;

第二、我記性差,點都記唔入腦;(應該呢個係最大可能)

第三、相信科技發達,世間上一定會有其他比較容易嘅中文輸入法。 最後,我發現一個叫「廣東話輸入法」嘅網站,一切以粵語拼音或英文為主,簡單易用,一直用咗十幾年到今日。 後嚟做雜誌,同某編輯為中文輸入法辯論,佢話打中文、用倉頡先係王道,廣東話輸入法粗俗又唔專業。 我同佢講,基本上我可以用粵語拼音打晒所有我需要嘅中文,包括呢篇!粵語粗俗?真係睇你點睇自己嘅方言,你唔識發音,一定打唔到隻字,識得發音,又打得啱,我真係恭喜你,因為你除咗識多一種輸入法外,重代表你能夠讀出最優雅嘅中文。

講多啲粵語,已經係保衛粵語。

黃氏讀後感

盧永強的粵語行文極有味道,令人驚喜!相信所有上世紀中期出生的人讀來都會特別有共鳴,而年輕一輩讀來也會覺得饒有趣味!文中有很多地方說出了我心中的話。現在略舉三處如下︰

一、揀一樣代表香港嘅Identity,你會揀啲乜?其實唔駛點諗,最能代表香港,最具香港特色嘅一定係粵語。有人會問,咁廣州呢?唔……佢可能好少返大陸;

二、無論係邊個年代,喺香港生活,學識粵語,唔止係搵食咁簡單,重係一種對本地文化嘅尊重;

三、講多啲粵語,已經係保衛粵語。

最近,短期內讀了黃永及盧永強兩篇文章之後,我更加覺得,香港人應該建立一個粵語文壇,鼓勵所有香港人用粵語創作散文(包括各種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新聞稿、通訊……)、詩、歌詞(用百分之一百「粵語詞」寫的歌詞──現時符合這個要求的,似乎大致上只有黎彼得先生的詞)、劇本(包括各種話劇劇本、電視劇劇本、電影劇本、粵劇劇本)、對聯……,而可以肯定的是,黃永、盧永強在這方面一定會有更大貢獻!

黃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