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團隊發現高效能抗新冠病毒藥物 可減85%病毒感染細胞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和多間美國研究所最新研究顯發現,在現時治療愛滋病及糖尿病等的藥物中,發現有13種化合物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

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及生物醫學學院、美國桑福德·伯納姆·普雷比斯醫學發現研究所、斯克裏普斯研究所和西奈山醫學院組成的合作研究小組共同發現了高效能的抗新冠病毒藥物,用以治療和預防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該研究篩選了將近12000種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的藥物和正在接受臨床評估的藥物,證實當中有13 種化合物可有效抑制 SARS-CoV-2 複製。這項研究所鑑定的藥物中,有許多藥物已經進行了臨床測試,因此可加快這些藥物用於治療 COVID-19 患者的臨床評估。該研究已於2020年7月24日在國際頂尖科研雜誌《自然》在線發表。

13個藥物有特別有效

自 2019 年 12 月起,2019 新型冠狀病毒已導致超過1500萬宗實驗室確診的 COVID-19病例,包括60萬多宗死亡病例。研製疫苗可能需要至少 12-18 個月的時間,而批准一種新型抗病毒治療藥物可能需要數以年計的時間。因此,利用已知的臨床藥物可以有效加快對 COVID-19 新療法的部署。

重新使用已在臨床使用或正在進行臨床研究的藥物,是快速開發可用於新冠病毒治療方法的最佳策略,因為該藥物的藥理活性和安全性已經得到驗證。這項研究對近12000種藥物阻斷病毒複製的潛力進行大規模評估。篩查確定了 100 個可以抑制病毒複製的小分子化合物,其中 13 個藥物具有特別有效的臨床應用前景。這些藥物包括一種稱為 R82913 的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一種用於治療糖尿病的 DS-6930 藥物(屬 PPAR-γ 激動劑),一種可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藥物(稱為 ONO5334)和一種已開發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克羅恩氏病)稱為 apilimod 的藥物。實驗測試了三種最有效的化合物-包括 ONO5334、MDL28170(先前已證實可削弱伊波拉病毒感染)和 apilimod 減少 SARS-CoV-2 在培養的肺組織中複製的能力。顯示 ONO5334、MDL28170 和 apilimod 分別減少了 72%、65%和 85%的病毒感染細胞數量。

這項研究證實了有許多基於小分子化合物的藥物,為治療 COVID-19 提供一個潛在的快速可行方法。

袁國勇何大一共同發現單克隆抗體能抗新冠病毒

由哥倫比亞大學、香港大學、哈佛醫學院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組成的合作研究團隊發現了SARS-CoV-2 新型冠狀病毒的新中和單克隆抗體,有望成為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潛在治療和預防方法。研究團隊從 COVID-19 患者中分離多種單克隆抗體,並成功證明了它們在體外和受SARS-CoV-2感染的倉鼠中對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的有效活性。晶體結構分析表明,大多數這些強效抗體均靶向病毒刺突蛋白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BD)或 N 末端結構域。該研究成果已於 2020 年 7 月 22 日在國際科學雜誌《自然》上在線發表。

自 2019 年 12 月以來,SARS-CoV-2 新型冠狀病毒已在全球導致超過 1400 萬宗實驗室確診的 COVID-19 病例,包括多於 60 萬宗死亡病例。研發中和病毒的單克隆抗體是其中一種治療或預防受感染的重要方案。

這個研究小組由哥倫比亞大學的何大一教授帶領,哥倫比亞大學團隊從五名嚴重患病的COVID-19 患者體內分離出 61 種 SARS-CoV-2 中和單克隆抗體。在這些單克隆抗體中,有 19 種在體外表現出針對 SARS-CoV-2 的有效中和活性,其中 9 種顯示出 50%的病毒抑制濃度<10 ng/ml。 進一步研究表明,這 19 種單克隆抗體靶向兩個不同的位點:即具有免疫原性的受體結合結構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和 N 末端結構域。其中一種抗體(mAb 2-15)在由香港大學團隊建立的 COVID-19 金黃敘利亞倉鼠模型測試中,體內肺病毒滴度顯著降低了 1000 倍以上。這些研究發現為開發用於治療和預防 SARS-CoV-2感染的單克隆抗體上提供了新的見解。

這項研究發現了潛在新的 SARS-CoV-2 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對抗 COVID-19 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