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餘力——建立肯定與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過程需要不斷被肯定,只要在簡單的事情裏獲得肯定,自信就能逐漸建立,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自然也有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本周走進醫院,遠望看到一幅設計精美的海報,原來是醫院提醒各位新手媽媽要與新生兒親親肌膚的重要。嬰兒自初生開始就接觸世界,無論是接收訊息或是表達內心的所想所思都在努力學習。媽媽親親肌膚的舉動無疑是希望帶給嬰兒一份肯定與安全感。

家長如何給孩子予以肯定

恰巧地本周又經歷了一宗與解答家長在疫情下有關孩子成長需要的疑惑。在疫情之下,孩子的日常規律都被打破了,又或者可説已被動地建立了新常規。

可惜這套新常規並非由父母與子女共同建立,大家都只是隨著疫情見步行步,順勢而為,或許新常規就是接受沒有規律的常規。除了子女的常規外,家長亦憂心子女的社交與學習。在談話中感受到他們猶疑著,在當前狀況下,如何給子女予以肯定的做法。

究竟在疫情間父母如何在角色中可以給予孩子肯定?如何建立他們的自信?怎樣可以給予他們安全感呢?

(一)給予孩子的肯定

疫情之中孩子要的並不是「成就」。在這一年多來,很多外在的鼓勵都消失了,例如在人際中的鼓勵說話、測考成績、活動比賽等,可以予以肯定的外在情況都減少了。

在沒有太多實體相處的時候,外在肯定模式自然不太奏效。因此,隨之而來的,就是我們要讓孩子產生內在動機,要能自我激勵。話雖如此,但要產生內在動機,談何容易!

因此,家長仍是要在每天的網課中,給予肯定孩子的實質鼓勵説話,例如他們登入上課準時及/或上課專注時,我們就可以給予他讚賞與肯定。

但不要將成人的準時或專注標準套在孩子身上。舉個例説,低年級的孩子若能專注15分鐘,我們已經可以給予讚賞的説話,讚他投入、盡責,給予他一份付出了的肯定。

(二)重拾安全的感覺

孩子成長期須學習社群相處,建立人際關係。可是在疫情之中,不少孩子被困在家中,缺乏了實體相處及交誼的機會。人與人之間有了疏離的感覺。

孩子在家裡缺乏了一種朋輩認同感。在家中孤單,缺乏對象溝通,因而往往沈迷於網絡世界之中。當人與人的關係疏離,就很有可能產生一種缺乏安全的感覺。

因此,在這段艱難的時候,父母所承擔的壓力雖然不少,但也要再多點陪伴孩子,多點建立家庭樂。現時,要帶孩子走到郊外,在疫情中要實踐確實不易,但在防疫與精神健康兩者間也要取得平衡。讓人與人,讓人與大自然建立一份關係,建立一份情誼。

為孩子建立安全感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不斷被肯定的過程,只要在簡單的事情裏獲得肯定,自信就能逐漸建立,能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自然也有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他對自己的能力及外在人際關係都能獲得滿足時,安全感亦隨之而建立起來。

再回想到醫院告示板上的海報,嬰兒自出母胎就需要一份安全感。當人成長後又有誰是不需要安全感的呢?嬰兒還小,可藉父母肌膚之親而獲得,當孩子漸漸長大,父母就要為他築起這條能獲取安全感的道路,讓他能乘風破浪。在生活中面對不能預測或不能掌握的事情時,仍然行有餘力,勇往直前。

翁美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