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的非洲風蘭屬(Angraecum)的親緣及船形蘭屬(Aerangis)大部分都是非洲甚至馬達加斯加的特有屬(Endemic genus),品種跟其他洲份有明顯的不同,但由於非洲跟印度次大陸是同一起源,故有幾個跟亞洲的是同一屬,本文將集中介紹。
分布極廣的非洲品種
已登錄的原生種豆蘭屬(Bulbophyllum)超過1500個品種,是蘭科植物的第一大屬,還有不少新發現品種尚未登錄,故保守估計已達2000種。在馬達加斯加約有200個品種,我們是次行程共找到正開花的有8個。上篇介紹的非洲風蘭屬(Angraecum)的親緣及船形蘭屬(Aerangis)主要是依靠蛾(moth)來傳粉,可是豆蘭屬(Bulbophyllum)卻吸引蠅(fly)來傳粉,除少數靠果蠅(fruit flies)傳粉的會發出水果香味外,大多數是依靠腐肉蠅(carrion flies)來傳粉,故會發出惡臭味道,其中的表表者,莫過於臭名遠播的Bulbophyllum occlusum(圖一)。授粉昆蟲受到氣味吸引,會爬進豆蘭唇瓣基部,由於重心的轉移,唇瓣會向上翹起,把授粉昆蟲拋向蕊柱,從而沾上了花粉塊,當牠再一次着陸在另一朵豆蘭的唇瓣時,就完成了傳粉的任務。有些豆蘭索性在唇瓣基部另闢特別通道──當授粉昆蟲失足跌下通道,唇瓣基部會下垂,堵塞了退路,授粉昆蟲便被逼要向前進發,當牠要從狹窄的蕊柱下爬過時,便會沾上了花粉塊,當再一次的失足後,歷史任務又一次完成了。
豆蘭是附生蘭(Epiphytic orchid)的一個屬,其共同特點為長有一個「豆狀」的假球莖(pseudobulb),再生一至兩片葉(一片居多),但花朵的式樣卻千變萬化,有色彩鮮明的,如Bulbophyllum pandurella(圖二)及 Bulbophyllum onivense(圖三);有色彩素淨的,如Bulbophyllum analamazoatrae(圖四)及Bulbophyllum molossus (圖五);花的形狀有傘狀的,如Bulbophyllum longiflorum(圖六)、有的是總狀花序的,如 (圖七) Bulbophyllum multiflorum ,有的花形則呈三角形,如 Bulbophyllum lichenophylax(圖八)。
多穗蘭屬(Polystachya)的分布極廣,除非洲有分布外,中、南美洲以至東南亞也有其踪影。多穗蘭屬約有150個品種,馬達加斯加有21個品種,由於花期跟我們是次行程配合,故我們共找到其中9個,幾近一半。多穗蘭屬的假球莖呈紡錘形或多肉質的棒狀,唇瓣形狀及顏色也多變(圖九至十七)。
羊耳蒜蘭屬(Liparis)的分布更廣,全球的溫帶至熱帶地區也有分布。全球約有400個品種,在馬達加斯加約有40個品種,而我們找到其中3個。羊耳蒜蘭屬的假球莖為較軟的多肉質莖,花披多為半透明的綠色,如Liparis ochracea (圖十八) 及Liparis imerinensis(圖十九),我們更看到有花披帶褐色,而且嬌小可人的Liparis microcharis(圖二十)。
鳶尾蘭屬(Oberonia)約有300種,分布於非洲與亞洲熱帶地區,筆者曾在菲律賓見過該屬,馬達加斯加只有Oberonia disticha一個品種(圖二十一),我們有幸在兩個地方見到。
蝦脊蘭屬(Calanthe) 約有200種,分布於非洲、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馬達加斯加有5個品種,我們在拉努馬法納國家公園(Ranomafana National Park)看到當地的特有種(Endemic species)Calanthe madagascariensis(圖二十二),植株不大,但多朵紫色的花生在長長的花梗上,美麗到不可方物。
鶴頂蘭屬(Phaius)分布於熱帶非洲、亞洲以至大洋洲,約有50個品種,在馬達加斯加只有Phaius pulchellus一個品種(圖二十三),可惜不是花期,我們只找到植株。曾經歸在鶴頂蘭屬的膨舌蘭屬(Gastrochis)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屬(Endemic genus),共有9個品種,我們在野外找不到,幸好在路邊的花檔見到Gastrochis humblotil(圖二十四)的開花株,花朵碩大,顏色鮮艷,令人一見難忘。
下篇是整個系列的最後一篇,將敍述我們首次出動航拍機拍攝高樹上的狗睪蘭屬(Cynorkis),希望大家繼續追看。
(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