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雙版納位於雲南省西南方,西南與緬甸相連,東南與老撾接壤,瀾滄江縱貫州境,是中國唯一的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是次考察,主要是以首府景洪為軸心,先向西前往勐海縣及勐遮縣,深入雨林尋索,更探訪大、小古寺的老樹尋蘭;繼而前去東南方的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望天樹景區,在參天大樹上遠攝蘭花。
免受城市化滅絕的野生蘭花庇護所
西雙版納是傣族自治州,與泰國清邁、緬甸景棟、老撾琅勃拉邦齊名,被稱為南傳佛教的四大中心之一。州內每一村寨,必有佛寺,寺內遍種老樹,為野生蘭花提供了一個免受城市化滅絕的庇護所。佛寺內外,最常見的樹木有兩種,其一是有佛教象徵性的菩提樹,另一種是熱帶地區最常見的果樹──芒果樹,因此是次行程大部分時間,我的照相機也是瞄準上述兩種樹木上下求索的。跟其他國家的熱帶雨林一樣,地方政府往往因經濟發展需要,而犧牲了自然生態,西雙版納也一樣,往昔是種橡膠樹,現今是開發香蕉林,因此,要欣賞更多樣性的野外蘭花,必須在郊野的自然保育區或深入原始森林。
筆者今次是10月中旬前往西雙版納考察,重點是要趁大花萬代蘭(Vanda coerulea)的花期進行拍攝(圖一)。今年西雙版納遇上30年一遇的旱災,雨水特別小,導致不少野外植物的開花期延後了,因此當地朋友提早到大花萬代蘭分布地「踩點」,查察開花狀態,結論是大花萬代蘭今年的花期也推延了。大花萬代蘭在西雙版納的分布甚廣,就算在市內街道旁的大樹也偶爾可以瞥見花容,但若要見到大花萬代蘭「繽墟」場面(圖二),必須前往有佛庇蔭的佛寺內了。筆者考察首兩天的早上分別在勐海縣及勐遮縣的佛寺觀賞大花萬代蘭的綽約風姿(圖三),藍色蘭花在熱帶地區一向罕有,大花萬代蘭得天獨厚,愈開愈藍,再加上花瓣上的網紋,藍得更覺銷魂(圖四)。小藍萬代蘭(Vanda coerulescens)亦不讓大花萬代蘭專美,小巧玲瓏,自有風韵(圖五),惜花期在3至4月,跟筆者緣慳一面。可是世事無絕對,原本在3月開花的白柱萬代蘭(Vanda brunnea)卻大發慈悲,一展花容(圖六)。事實上,樹上還有不少不在花期的矮萬代蘭(Vanda pumila)及垂頭萬代蘭(Vanda alpina)。
石斛屬熱門分布地
雲南省是石斛屬(Dendrobium)的熱門分布地,西雙版納擁有大部分國內石斛屬(Dendrobium)的品種。由於大部分石斛的花期也是春季,只有束花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的花期在9至10月,我們今次行程並沒有到束花石斛的分布地,幸運地卻在途經人家屋簷上見到開花的束花石斛(圖七)。Dendrobium garrettii(圖八)的產區是泰國,沒有聞說在中國有分布,故沒有中文譯名,今次能野生捕獲,份外興奮。由於不少石斛均有藥用價值,不少品種在野外已被濫採,不少倖存者只有在佛力加持下繼續修煉,反之就逃到高樹上苟且偷安,筆者沿途在佛寺及高樹上記錄到鼓槌石斛(Dendrobium chrysotoxum)(圖九)、矮石斛(Dendrobium bellatulum)、球花石斛(Dendrobium thyrsiflorum)、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圖十)、兜唇石斛(Dendrobium aphyllum)(圖十一)、晶帽石斛(Dendrobium crystallinum)、流蘇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長蘇石斛(Dendrobium brymerianum)、蘇瓣石斛(Dendrobium harveyanum)、蜂腰石斛(Dendrobium findlayanum)、小黃花石斛( Dendrobium jenkinsii)(圖十二)及劍葉石斛(Dendrobium acinaciforme)(圖十三)。
一般人以為兜蘭屬(Paphiopedilum)是地生蘭,卻不知有少數品種是附生性的,筆者曾見過香港原生的紫紋兜蘭(Paphiopedilum purpuratum)生長在灌木叢中,不過長在高樹上的,卻是第一趟。波氏兜蘭(Paphiopedilum villosum var. boxallii)(圖十四)是紫毛兜蘭(Paphiopedilum villosum)的變種,生於海拔1300至1800米的樹林,筆者拍攝的一叢是生長於數十米高的樹幹上,可惜花期在年底,否則場景應該更為震撼。樹上可以觀察到的蘭屬非常多,正在花期的鳶尾蘭屬(Oberonia)、脆蘭屬(Acampe )、寄樹蘭屬( Robiquetia)及盆距蘭(Gastrochilus)。扁葶鳶尾蘭 (Oberonia pachyrachis)(圖十五)有些好高騖遠,委身高樹上;小鳶尾蘭 (Oberonia rufilabris)(圖十六)卻鍾情茶樹,棲息於矮樹下。多花脆蘭 (Acampe rigida)(圖十七、十八)喜歡跟陽光玩樂,小葉寄樹蘭 (Robiquetia succisa)(圖十九)卻喜歡在樹底下乘涼,雲南盆距蘭(Gastrochilus yunnanensis)(圖二十、二十一)也不甘寂寞,在高樹上窺探時,掉下凡塵,被筆者野生捕獲。
有些蘭屬縱使未正式踏入花期,但已急不及待,在筆者鏡頭前搔首弄姿。異型蘭(Chiloschista yunnanensis)(圖二十二),通常無葉,靠氣生根進行光合作用,維持生命;同色白點蘭(Thrixspermum trichoglottis)(圖二十三)儘管只有數小時花期也發光發熱,燃燒僅有的生命。生命是可以透過繁殖而衍生下去的,故果實纍纍的蘭屬亦不甘示弱。黃蟬蘭(Cymbidium iridioides)(圖二十四)在野外已進入果期,但幸運地我們還可以在農家的花圃找到正在盛開的植株(圖二十五)。大根槽舌蘭Holcoglossum amesianum(圖二十六)屬附生蘭喜歡寄居古樹,筍蘭Thunia alba(圖二十七)及滇南帶唇蘭Tainia minor(圖二十八)屬地生蘭,前者鍾情陽光,後者卻喜陰暗,大家有不同的地盤。腐生蘭勐海天麻(Gastrodia menghaiensis)(圖二十九)另闢蹊徑,跟腐殖土中的蘭菌相依為命。
西雙版納在此時已踏入旱季,無花無果的蘭屬多不勝數,其中以多取勝的蘭花品種有柱蘭(Cylindrolobus marginatus)(圖三十)、密莖貝母蘭(Coelogyne nitida)(圖三十一)、釵子股(Luisia morsei )(圖三十二)、鳳蝶蘭(Papilionanthe teres)(圖三十三)、廣東石豆蘭(Bulbophyllum kwangtungense)及(圖三十四)指葉擬毛蘭(Mycaranthes pannea)(圖三十五)。此外,尚有幾個難得一見的品種也在此次行程中被筆者的照相機快門終身幽禁了,包括落葉性蝴蝶蘭尖囊蘭(Kingidium braceanum) (圖三十六) 、跟萬代蘭閉門一家親的擬萬代蘭(Vandopsis gigantea)(圖三十七)、同屬蘭屬(Cymbidium)的冬鳳蘭 (Cymbidium dayanum)(圖三十八)、紋瓣蘭(Cymbidium aloifolium)(圖三十九)及植株高大的地生蘭管花蘭(Corymborkis veratrifolia)(圖四十)。
是次考察收穫甚豐,總共錄得40個屬,60多個品種,期望不久將來,可以在春季重臨西雙版納,屆時樹上長滿了不同品種的石斛屬(Dendrobium),一定蔚為奇觀,令不目不暇給。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