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遊世界──歐洲系列之德國續篇

筆者完成野生考察,離開德國之前,參觀慕尼黑植物園。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園之一,蘭花收藏品種類超過2,700種。高興的是,在異鄉竟然見到香港本土物種。

筆者離開國王湖(Königssee)乘火車返回慕尼黑(Munich),準備翌日傍晚乘機前往倫敦。由於尚有半天時間在慕尼黑流連,筆者選擇了參觀慕尼黑植物園(Botanischer Garten München-Nymphenburg)。

前往植物園 無緣參觀溫室

慕尼黑植物園位於慕尼黑夏宮寧芬堡(Schlosspark Nymphenburg)北面,有104年歷史。筆者瀏覽網頁,知悉該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園之一,佔地52.4英畝,有11個溫室,種植蘇鐵、蘭花、仙人掌、多肉植物和蕨類植物,其中蘭花收藏品種類超過2,700種。

筆者帶着冀盼的心情來到植物園,購票後第一時間前去溫室區(圖一),可是在門前卻看到溫室維修的告示(圖二)。真是晴天霹靂,原來溫室區因維修關係在兩個月前開始暫時封閉,要四個月後方會重新開放。情況跟筆者在2015年參觀倫敦皇家植物園(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時一樣,看來也是為筆者留一個藉口,要多來慕尼黑一趟。

圖一:溫室區域。
圖一:溫室區域。

圖二:溫室維修告示。
圖二:溫室維修告示。

雖然無緣參觀溫室,筆者還是要繼續在園內遊逛。首先,筆者在沼澤區(圖三)發現含苞待放的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圖四),該品種分布於中國新疆北部和阿爾泰山脈,在歐洲、俄羅斯也有分布,隨後筆者在中央花園發現更多正在花期的新疆火燒蘭(圖五)。當筆者在中央花園拍攝顏色較素的火燒蘭期間,眼角瞥見遠處花圃有幾株粉紅色似曾相識的小花,趨前細看,原來是一個天然雜交的掌裂蘭(Dactylorhiza)品種──(Dactylorhiza x aschersoniana)(圖六),是Dactylorhiza majalis與Dactylorhiza incarnata天然雜交而生。中央花園兩旁各設一個小型玻璃溫室(圖七),裏面種了不少新疆火燒蘭(圖八),當然也令筆者駐足欣賞,拍照留記錄更不在話下。

圖三:植物園內的沼澤區。
圖三:植物園內的沼澤區。

圖四: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
圖四: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

圖五: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
圖五: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

圖六:掌裂蘭(Dactylorhiza x aschersoniana)
圖六:掌裂蘭(Dactylorhiza x aschersoniana)

圖七:小型玻璃溫室。
圖七:小型玻璃溫室。

圖八:小型玻璃溫室內種有不少新疆火燒蘭。
圖八:小型玻璃溫室內種有不少新疆火燒蘭。

植物園處處驚喜

離開中央花園,筆者前往另一處有機會看到溫帶蘭花的地方──Alpinum(高山花園)(圖九),歐洲的植物園通常也會在戶外設置一個由岩石堆成的高山花園,上面種植了從其他高寒地區引進的高山植物,慕尼黑植物園自然不會例外,其中溫帶蘭花的收藏比倫敦皇家植物園還要多,為筆者帶來不少驚喜。在高山花園的基層,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圖十)及對葉蘭(Neottia ovata)(圖十一)分列左右,沿石階而上,到了近頂部的大樹下,筆者看到一大叢杓蘭(Cypripedium reginae)(圖十二及十三),該品種筆者曾於奧地利的梅爾克修道院(Stift Melk)見過,但當時只有一株在開花;樹的另一邊,原來有另一個品種的杓蘭(Cypripedium)──Cypripedium calceolus(圖十四、十五)已在癡癡地等着我的青睞。

圖九:Alpinum(高山花園)。
圖九:Alpinum(高山花園)。

圖十: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
圖十:新疆火燒蘭(Epipactis palustris)。

圖十一:對葉蘭(Neottia ovata)。
圖十一:對葉蘭(Neottia ovata)。

圖十二:杓蘭(Cypripedium reginae)。
圖十二:杓蘭(Cypripedium reginae)。

圖十三:杓蘭(Cypripedium reginae)。
圖十三:杓蘭(Cypripedium reginae)。

圖十四:杓蘭(Cypripedium calceolus)。
圖十四:杓蘭(Cypripedium calceolus)。

圖十五:杓蘭(Cypripedium calceolus)。
圖十五:杓蘭(Cypripedium calceolus)。

高山花園旁邊是一個人工湖(圖十六),筆者繞湖走了一圈,最後在花圃附近的地上找到了兩種白芨蘭(Bletilla),其中一個品種Bletilla striata(圖十七及十八)的花是紫紅色的,可以入藥,在香港也有分布,在異鄉見到香港本土物種,分外親切。另外一個淺粉紅色花的品種是白芨交配種(Bletilla hybird) (圖十九及二十),是筆者在整個德國行程中看到的最後一個蘭花品種。

圖十六:人工湖。
圖十六:人工湖。

圖十七:白芨(Bletilla striata)。
圖十七:白芨(Bletilla striata)。

圖十八:白芨(Bletilla striata)。
圖十八:白芨(Bletilla striata)。

圖十九:白芨交配種(Bletilla hybird)。
圖十九:白芨交配種(Bletilla hybird)。

圖二十:白芨交配種(Bletilla hybird)。
圖二十:白芨交配種(Bletilla hybird)。

由於時間有限,筆者尚要在趕往機場前到市區購買登山用品,故是次參觀慕尼黑植物園的行程到此終結,以後到慕尼黑,筆者一定再抽時間到此一遊,期待溫室區的蘭花收藏品可以欣欣向榮,翹首待我的到來。

朱劍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