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先後五次到倫敦,曾於2015年及2016年初造訪英國皇家植物園(Kew Gardens),可是園內最大型的溫帶植物室(Temperate House)從2013年開始維修,要到2018年才重新開放。筆者一直有留意該園相關的訊息,直至今年4月下旬,突然在網上收到溫帶植物室將於5月5日重新開放的消息(圖一),於是立即計劃行程,在參加切爾西花展(Chelsea Garden Show)翌日前往參觀。
溫帶植物室面積有4,880平方米,是現存最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的玻璃鋼結構建築,溫室中央部分宏大寬敞(圖二),遊客可以走上螺旋樓梯,沿着高空步道散步,欣賞「腳下」的植物(圖三)。整個建築以鋼材為骨架,鑲以碩大的透明玻璃,讓陽光可以肆無忌憚的俯瞰每株植物(圖四)。
溫帶植物室的展品按地理位置分布佈置,分別有︰亞洲溫帶植物、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植物、地中海和非洲植物以及亞熱帶植物。該園為配合今年重新開放,特意安排花園精靈(Gnomus)向在場的小孩子介紹溫室內的植物(圖五)。溫帶植物室面積雖然大,但要收藏太多珍稀溫帶植物,故蘭科植物藏品不多,正在花期的只有碧玉蘭(Cymbidium lowianum)(圖六)。
往棕櫚屋探望熱帶雨林蘭花
離開溫帶植物室,筆者前往棕櫚屋(圖七)探望久違了的熱帶雨林蘭花,正開花歡迎我的有文心蘭(Oncidium sphacelatum)(圖八)及紋瓣蘭(Cymbidium aloifolium)(圖九)。若將溫帶植物室跟棕櫚屋(Palm House)比較,後者主要收藏熱帶雨林植物,故溫度及濕度也比較高,而前者卻涼快舒適多了。
威爾斯公主溫室(The Princess of Wales Conservatory)(圖十)是遊人必到之處,第6區(熱帶蘭科植物專區)更是令人流連忘返。正值花期的有︰美洲蘭屬有奇唇蘭(Stanhopea)(圖十一)、折葉蘭屬(Sobralia)(圖十二)、微柱蘭屬(Stelis)(圖十三)、堇色蘭屬(Miltonia)(圖十四)、嘉多利亞蘭屬(Cattleya)(圖十五)、樹蘭屬(Epidendrum)(圖十六)、杓蘭屬(Cypripedium)(圖十七)、三尖蘭屬(Masdevallia)(圖十八)及文心蘭屬(Oncidium)(圖十九)。亞洲蘭屬方面,主打的是石斛蘭屬(Dendrobium)(圖二十至二十二),還有貝母蘭屬(Coelogyne)(圖二十三)、硬葉蘭屬(Cymbidium)(圖二十四)、蝴蝶蘭屬(Phalaenopsis)(圖二十五)及千代蘭屬(Ascocenda)(圖二十六)。
植物園的意外收穫
來到歐洲,筆者當然希望可以看到本土的蘭花,心想在熱帶蘭科植物專區內應該找不到,但卻意外發現了一盆掌裂蘭屬(Dactylorhiza)(圖二十七)。
筆者之前兩次到訪英國皇家植物園也有前去Davies Alpine House(圖二十八)參觀高山植物,由於當時是在冬季及初春前來,溫帶蘭花尚在休眠,故未曾發現蘭花的蹤影。這次是在晚春到訪,筆者抱着滿懷的希望前去尋訪。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筆者終於可以在「半野放」的情況下觀察溫帶蘭花的生長環境。在露天的石山花園裏,首先映入筆者眼簾的是一叢掌裂蘭(Dactylorhiza praetermissa)(圖二十九),其後在附近陸續發現更多族群,但當筆者舉起相機對焦細看的時候,發現部分花色較淡的,原來是較早前在威爾斯公主溫室看到的掌裂蘭(Dactylorhiza fuchsii,圖三十)。兩個品種在英國南部均十分普遍,是本土的溫帶蘭花。杓蘭(Cypripedium calceolus)在英國野外已幾近絕跡,但在石山花園裏卻有一個族群躲在大石下苟且偷生,大部分成熟植株更已「瓜熟蒂落」,結成果莢(圖三十一),希望在不久將來果莢爆裂後,種子隨風而去,再次回歸大自然,重新繼續繁衍。
石山花園更種植了其他地區的溫帶蘭花,例如亞洲地區的白芨蘭(Bletilla striata)(圖三十二)及火燒蘭(Epipactis royleana)(圖三十三),前者在中國、日本、緬甸,甚至香港也有分布,後者主要是喜瑪拉雅山地區的蘭屬,另一個品種的火燒蘭(Epipactis gigantea)(圖三十四)的產地卻是在遙遠的北美洲。
參觀了英國皇家植物園後,筆者翌日由倫敦轉飛往奧地利,準備展開東歐野蘭考察之旅,希望可以在自然生境中實地考察溫帶蘭花的生長環境。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