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23條立法失敗後,葉劉淑儀本想留美轉型為學者,但着實喜愛香港,故回流再度從政。(灼見名家圖片)
本集的嘉賓是立法會議員兼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她早期曾任職多年政府高官及保安局局長,目前也是行政會議員以及智庫組織「匯賢智庫」的創會主席。
初遇挫折不屈不撓 負笈英倫考入港府
葉太出身新加坡普通華僑家庭,四歲時入讀聖士提反女子學校讀至高中畢業。她提到,雖然學校由教會創辦,但由內地聘請多位老師教授中文和歷史,並着重範文。她特別記得,著名書法家佘雪曼的太太吳煉青老師,為人愛國,教到「中日戰爭」和「甲午戰爭」,幾乎要哭出來,這些訓練都為葉太的中文打下扎實基礎。她到中六才比較活躍,當上領袖生。她直言,唸書時並沒有領悟自己有領袖潛能。
於香港大學一級榮譽畢業後,葉太本打算讀英國文學博士學位,想在大學當教授,但每次申請唸英國文學的獎學金都碰壁,而且牛津和劍橋等名校都沒有取錄她。於是她到新法中學教了一年英文,有些儲蓄,就往蘇格蘭讀十六世紀英國文學。唸了一年多發覺難以找工作,她聽了學長建議,在倫敦投考政務官。她記得,當時的英國考官,十分欣賞她往外闖的勇氣,尤其是當時蘇格蘭煤礦工人罷工,缺電缺暖氣,生活艱苦,所以加了不少分數,成功加入政府。
她於1975年加入政府時,廉署剛成立,她負責公務員事務科紀律事宜,包括解僱和紀律處分涉嫌貪污的公務員。她記得,當時像工廠女工般辛苦,上午八時開始工作,至下午八時才下班,一度以為自己做不來,差點辭職,幸好還是捱過去了。
管理重大處輕細節 領袖之道求軟力量
葉太於1996年當上人民入境事務處處長,是首位執掌紀律部隊的女性,後於1998年升任為保安局局長,管理成員多達6萬人的紀律部隊人員。她認為,當上最高管理層,就要避免微觀管理,專注於大層面上而不是細節上。她指出紀律部隊講求「義氣」和承擔,務必支持下屬,與下屬建立互信和忠誠的關係,因此她當時也是較受歡迎的領導。
身為公共領袖的葉太指出,領導不等於權威,因為後者未必獲跟隨者的真心支持。她述及《偉人論》(Great Man Theory)及《魅力論》,指出小部分領袖天生擁有一種魅力和感染力,於擁有權力前已經具備影響力了。她也提到哈佛領導學的新理論,指出領導不止要指出路向,更要令群眾了解現實。她以希臘總理齊普拉斯為例,有勇氣將現實告訴人民並作出公投,領導整個社會共同承擔。
談到自己的領導風格,葉太認為自己比較偏向哈佛大學 Joseph Nye 教授提出的「軟力量」,不靠權力和競爭,而注重共同合作和共享願景,近似女性領導風格「femaine style leadership」。她也提到軟力量的重要性,指出一個人說話是否扣人心弦、會否帶領社會潮流,全賴於此。
葉太先在政府工作,後擔任立法會議員,深明兩者分別。她指出政府具有階層性,身處高位的難以親民,受到下屬處處保護;當議員則親民至為關鍵,必須深入社會各階層。
時勢造就議員之路 籲政府要積極做事
葉太憶述,於「23條立法」投放了大量精力和時間,最後立法失敗而回,於是承擔責任提早離開政府再到史丹福大學讀書。她本來生活優悠,更留美想轉型為學者,但又了解50歲唸博士成就有限,加上特首易人,而且對香港最有共鳴,決定畢業後回港服務。她記得當時沒有財團資助,只帶了幾個史丹福的優才生和灣區的科技專才組成班底,幸得舊紀律部隊同事幫忙找辦公室,開設了智庫平台。她本打算花兩年時間轉型至民選議員,但2007年的補選加快了整個過程。
身為立法兼行政議員的葉太認為,香港最逼切的社會議題是土地房屋短缺問題。她提到近30年來,香港人的薪酬上升了約十倍,而五百平方呎單位的價格則增加了130倍。她認為,這是體制等多方面的問題,港英政府向來的管理理念是「借來的時空」,不作長遠打算,而回歸後十餘年政府沒有下工夫去儲地,令惡劣的居住環境重臨。
葉太認為政府的角色,應該要擺脫殖民地年代「小政府」,甚至「小家子政府」思維,避免所有事情都不干預,而是要積極去解決問題,尤其是處理社會資源的重新分配。
群眾努力建理想國 貢獻社會至為感恩
葉太素來喜歡張學友的歌藝,又愛看內地歷史片集《貞觀之治》,因此點播了張學友主唱的主題曲《理想國》,並特別欣賞當中的歌詞「歷史沒有如果」,說明歷史的發展視乎人的努力,以及理想國不會從天而降,必須每人盡力興建。何校長也很喜歡歌詞中「讓我全心全意,把這個土地建成理想國」一句。
葉太分享了何炳棣教授著的《讀史閱世六十年》。何炳棣教授是著名美國華人學者,專門研究中國歷史,此書是他的回憶錄,記述了傳奇一生,由取得庚子賠款的獎學金到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至成為芝加哥大學研究中國人口變化。葉太認為讀此書,可以看到中國歷史的轉折。
談到人生,葉太很感恩自己不憂食住,可以離開香港讀書,又有儲蓄回港創立智庫和政黨。她認為最有意義的事,莫過於為社會做事,然後是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希望後代也可以為社會出力。她閒時會看內地電視歷史劇,藉此了解內地政治和官場。
對於現時的年輕人,葉太認為香港年輕人與發達地區的一樣,不了解上一代如何辛苦捱出頭來,同時她也同情年輕人因教育普及化,令上流機會較以前少,加上全球化開放勞動市場面對更大競爭。然而,她認為年輕人不應只顧埋怨,而要更好裝備自己,挖掘把握很多新機遇,政府也得幫一把。她認為年輕人不應放棄自己和社會,而問題需要共同努力解決。何校長補充,香港是塊寶,仍然有很多機會,可讓年輕人發揮。
原刊於《星島日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