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華小學林浣心校長:如何教導子女?

林浣心校長建議父母教導子女時,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想:要有同理心,要注意語氣和用詞,要欣賞子女獨特之處。

編按:2017年12月15日,灼見名家教室連同Oh!爸媽邀請英華小學的林浣心校長作專題演講,題為「解讀孩子成長密碼」,分享她對父母如何教導子女的心得。本社將會分三篇刊登,以下為第二篇。林浣心校長將於2019年8月退休。

要從孩子的角度去教導

小朋友喜歡動手動腳,一定會發生爭執,沒什麼特別。孩子在學校生事,我常叫父母不用緊張。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不發生事情,學校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教育就是要改變,慢慢改變,改正學生不正確的地方。有事發生我便最高興,沒事發生便大件事。小孩子怎麼可能沒事發生呢?

現在的孩子很忙。24小時裏,孩子除了睡覺的時間,都安排密集的活動。我聽過很多父母都說:「這些是他們的興趣,拓展他們的興趣。」我問:「有多少時間是你陪伴他們?」因為我們沒有時間,也覺得麻煩,所以把孩子的事情交給興趣班,交托給學校。難怪我在學校有一個孩子寫聖誕願望,他寫:「我想把媽媽換了。(全場大笑)請告訴我哪裏有媽媽交換。」若你不想這樣,你要想想了。

有些父母不懂接納孩子的情緒。有一個孩子的龜死了,致電給媽媽,媽媽第一句就說:「什麼事?我工作很忙。」孩子回覆:「嗚嗚,我的龜死了!」媽媽回應:「龜死了而已。」但對孩子而言,那隻龜是他的至愛。當孩子有情緒,我們是否懂得接他的情緒?

還有,我們父母不懂得說孩子聽得明得說話。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媽媽說:「你是最優秀的,你現在的挫折是天父給你的挑戰,他要你成就大事。」但孩子問校長:「我成就什麼大事?我連考試也不及格。」你覺不覺得我們有時說話好像外星人,你的孩子聽不懂。

你想他們立刻明白很簡單的,把你的音頻調整到他合聽的程度。用過收音機的就會知道,收音機若不調教得準確,就會有沙沙的聲音。我們經常如此,一開聲就是「做完功課沒有?為什麼不讀書?」他們不關起耳朵才怪,那當然聽不到。你試試跟他們說溫柔的話,你說:「不是吧,他們不會聽的,要大聲呼喝。」其實不然,是我們習慣了用什麼音頻跟他們說話,你要懂得說孩子聽得懂的說話。

父母不要在生氣時教導子女。當父母生氣的時候,什麼話也能說出口,你知不知道人的腦中有個記憶系統,所有負面的說話全都記在這裏。它什麼時候會出現?問問你自己就知道,為什麼我的同事說去哪裏玩,第一時間就參與,很有自信。但為什麼我什麼事情都不敢做?因為回想小時候爸媽說的那些「學什麼?」字句。若今天你喜歡向子女冷嘲熱諷,將他和別人比較,難怪孩子什麼事情也不敢做。

我們做父母有時候很可笑,說「我叫他參加比賽並不緊要,是去獲得經驗」,但口不對心。為什麼?他拿着分數紙,只有70幾分,你的額頭立刻出現「你真沒用」,樣子都變了,試想想那小孩怎敢再參與?若你真當作為了得到經驗,並無問題,小孩子同樣高興。比賽完了就罷,下一次再來。我們要言行一致,說同樣的話。

失敗的教養造就負面行為

記住「失敗的教養造就負面行為」這句話,所以接下來很多問題:為什麼小孩子說謊?為什麼孩子那麼膽怯,站在後面什麼也不敢嘗試?為什麼他們那麼容易發脾氣?你們都不需問了,因為剛才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行為造成的,看看中了多少項。

孩子會說謊,因為你對錯誤反應過大

父母威逼孩子,所以他就說謊。孩子說真話,父母會生他一星期的氣。不是這樣的,孩子說真話父母要欣賞他誠實。當然你知道他所做的事情是錯的,你要針對錯的事情去教養他。

孩子會怯懦,因為你總是會幫他,為他第一時間排除所有障礙

很多時候父母爭相幫孩子做事,那些功課不是讓你們父母做的,因為這並非子女完成的,他們不能從中學習。若學校只喜歡那些漂亮的作品,而不欣賞真正由孩子寫的東西,你要考慮應否報讀那些學校。

孩子會嫉妒,因為你總將他和別人比較

「唉!他真不像他的哥哥!」弟弟就是弟弟,為什麼要像哥哥?你再生一個孩子,跟他的哥哥一樣有什麼意思?(眾人笑)你不認同嗎?若跟哥哥一樣,為什麼要多生一個?有時候我會想,即便是雙胞胎也不一樣吧。你應該要享受,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每一個有獨特的性格。上帝給予你一個小孩,就是要訓練你,訓練你的脾氣、耐性、愛心。

孩子容易生氣,因為你很少鼓勵他們

子女認為只在犯錯時才得到你的關注,你有沒有聽過“If I cannot get attention in a good way, I will get in a bad way.”?若一些好行為不能得到你的垂青,我就用壞行為。有時候小孩子搗亂,是在給你訊號,告訴你不夠注意他。例如哥哥有了弟弟,父母整天只照顧弟弟,忽略了哥哥,他不懂表達這些怒氣,所以背後總有原因。

孩子會有霸道無禮的表現,是因為他從你和其他同住的人身上學的

有一位小一學生被小六學生欺凌,母親兇惡地向我說:「校長,我的兒子,一年級的,昨天在校車被人摑了一巴,我差點報警。」後來小六學生知錯,小一學生學了母親的語氣:「大聲一點,我聽不到。下次再這樣,拉你上警局!」從哪裏學的?是身邊的人。

孩子不敢為自己發聲,因為他從小你就會當眾罵他,就算在親戚,朋友面前亦如此

為什麼孩子會很膽怯?因為當眾羞辱一個人,會很快打沉他的自尊。我經常說,讚是要公開讚,罵要關上門罵,給他面子,「有頭髮不會想做癩痢」,千萬不要將他僅有的頭髮剪掉。反之,你應該為他編適合他的髮型。

孩子的自尊心低,是因為你總以教訓代替鼓勵

「不對,不是這樣的。怎麼搞的,我在教你呢,快點吧。這麼慢!」經常說這些話。你若想教他要有速度,可以說:「可以這樣做,這樣可以快一點,這次進步了。」兩種不同的說話,截然不同的效果。

孩子不在乎別人的感受,是因為你只會命令他們,而不重視他們的感受

關心是靜心聆聽別人。你不注意別人的感受,孩子就不會從你身上學懂。通常媽媽對子女很溫柔,說:「我聽你說,你說吧!」你會看到在學校,他也會如此對待朋友。

如此種種,先不說孩子,其實我們父母應先檢討自己的行為,所以你們接下來千萬不要問這些問題:為什麼我的兒子發脾氣?提問之前,可能我們要多想想。

林浣心校長認為失敗的教養造就負面行為。孩子的問題,父母絕對有責任反省。
林浣心校長認為失敗的教養造就負面行為。孩子的問題,父母絕對有責任反省。

欣賞子女的獨特之處

我說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最喜歡愛因斯坦這句話:「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否懂得爬樹的能力來評價一條魚,那條魚就會相信自己一生都蠢得無比」。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很蠢,你小時候什麼時候覺得自己無用?就是你的學業成績並非最好。有些擅於繪畫,有些擅於唱歌,有些擅於下廚。奇怪的是本來小孩子是未來的畫家,但因為媽媽說:「那幅畫計分嗎?浪費時間。學英文比較好,學拼音比較好,有用。」若我們功利地計算所有事情,每個人都很蠢,因為我們應該給魚一個魚塘,你卻給牠一棵樹;應該給猴子一棵樹,你卻給牠一個魚塘,牠自然會死。

給你們說一個故事,關於我其中一位小朋友。十多年前,孩子的父母來找我,父親說:「校長,我真拿我的兒子沒辦法。自從升上小學,他不肯做功課,一回家就看電視,是不是讓人生氣?」接着母親說:「校長你知道嗎,我生氣到連保險絲也拔掉。」他不能看電視。但你知道嗎,有一天父母很晚下班,電梯門一開,整條走廊也有電視聲,聽聽是從哪裏傳出來的,是他的家。你知道發生什麼事嗎?那孩子重新駁上保險絲,多厲害。只是幾歲的孩子,能自己駁上保險絲繼續看電視。我說「厲害」,整晚我就是覺得這個孩子很厲害。

每人是獨一無二,興趣也不同。男孩子不一定要運動好,懂得演奏鋼琴也不錯。(英華小學提供)
每人是獨一無二,興趣也不同。男孩子不一定要運動好,懂得演奏鋼琴也不錯。(英華小學提供)

善用子女的優點

父母要記住,現在的孩子很厲害,有些事情你不能做得太着跡,手中要無劍,心中有。(眾人笑)父母要記性好,記得孩子曾經擅長什麼,即使只是少許也要記住,就像閃光一閃,原來他很仔細,原來他的數理邏輯很好,你記住這些,在什麼時候用?你給他創造一些用武之地。

我有一個士多啤梨風扇,不知為何不能動。我想,那位孩子連保險絲也會駁上,這些東西不足掛齒吧。看見他路過,連忙要他修理。有時候我們要裝傻,不要裝聰明,但在小孩子面前,你要他覺得自己有些方面能幹,他才會有自信。他的學業成績也許並非最好,但他找到自己擅長的事,更有自信,其他事情他會很棒。相信我,多年來我回顧我的學生,每一個都可以。

那位孩子望一望,他問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有沒有裝電池?」(全場大笑)我說當然有,他追問:「電池有沒有倒轉放了?」他真的很敏銳,有時我們倒轉了裝電池,所以不行。我讓他幫我檢查,他就專業地檢查,說:「沒錯。」我說:「你可否給我修理?」,「修理」二字簡直是魔法,他睜大眼說:「好啊。」我就用袋子裝起風扇,走到門口,轉頭說:「不行,不能給你。」他的樣子簡直是最高峰,「為什麼?」我說:「不知要修理多久,不知壞到什麼地步,不知今晚要花多少時間,你今天有多少功課?」其實他不是很理會做功課,但他不能因為修理校長的風扇而不做功課,他不知道他的母親曾經來見我,最重要是這一點。我說:「不好了,你有四份功課,不知要用多少時間做功課,那你哪有時間替我修理?我們可以打勾嗎?完成功課才替我修理。」他答應然後勾手指。

第二天早上,孩子站在校長室的門外,說:「完成。」我說:「太好了,它會轉。」我問他有沒有做功課,他說:「有,都做完了。」那年學期末,全校進步最多的五人中,他就是其中之一。之後我經常找東西給他修理。(全場大笑)升中一前我叫他幫我修理電燈泡,他立刻辦妥。那個燈泡不亮,我拜託他幫忙,他就弄好了。

誇獎他能夠做到的事情,把他未能做到的事情放在一旁,而我們反之而行。數學不好當然要補數學,英文不好就多串幾個生字,結果愈串愈差。倒不如發掘他擅長的事,擅長溜冰的就讓他多溜冰,趁他年紀小,有什麼關係,考試算不上什麼,畢竟還小。心情自然愉快,愉快就沒那麼容易發脾氣,叫他做其他事情也會比好得多。我們經常漏了這一步,跳去下一步,他不行卻硬是要他做,很可憐。

解讀孩子成長密碼之二

本系列文章:

英華小學林浣心校長: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

英華小學林浣心校長:請愛你的孩子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