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美進行長期貿易戰 符合中國向前發展的長遠利益

既然中、美貿易戰短期無法結束,究竟國人應該如何面對現實,繼續發展國家?

在朝美峰會之後,傳媒寵兒特朗普繼續霸佔各大報章及電子媒介的頭條與封面,今次的主題是中美貿易戰,340億,160億,600億甚至2,000億之後,各方祭出的武器有10%,20%,25%,甚至50%型號,令大家看得眼花瞭亂,開始時討論焦點是誰勝誰負,何時結束,但戰場上的烽煙迷霧沉澱下來後,大家開始醒覺這是一場持久戰,也不會有贏家,是一場真正的世界大戰。

大戰不會很快結束

我個人觀察,起碼有三個重要的徴狀表示大戰不會很快結束:

  1. 當大家認為特朗普是為中期選舉撈籌碼,提出「美國優先」做口號,取悅選民,樂觀的認為中國只要稍為讓步,貿易戰便有望平息之際,特朗普在活動中暗示會為連任造勢,顯示特朗普會在醜聞纏身之際,進一步打泥漿摔角,把中、美貿易戰延續下去,吸引選民。
  2. 美國因為與土耳其在政治及外交上交惡,突然把鋼材及鋁材關稅加倍至20%及50%,足見徵收關稅與貿易並無必然關係,反與政治有必然關係,特朗普在美、朝會上吃了中國一記悶棍(有關分析見註1),一定會在貿易上步步追逼,以期達致政治上的效果。
  3. 中、美雖然都說談判之門仍然打開,但談判官員級數每況愈下,只由層次較低的官員會面,可見距離和解路途甚遠,大家都覺得目前談判有些浪費時間。

國人如何面對現實?

既然中、美貿易戰短期無法結束,究竟國人應該如何面對現實,繼續發展國家?這反而是今天的重要話題。

  1. 由歷史看:持久戰靠耐力,鑑古知今,中國一向能在持久戰中獲取勝算,由抗日戰爭開始,國民之奮勇及戰力持久,得到充分證明,其後抗美援朝,及俄人忽然翻臉,在1960年盡撤援助及專家回國事件(註2),我國依然能挺過來,西方圍堵未能打敗中國,而改革開放40年,我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等,是我等今天能夠樂觀的強心針。
  2. 多難興邦:歷史屢屢證實「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近年部分國民在富有起來後,舉止流於驕躁,日有所聞,如今中、美交惡,留美學生回歸中國比例增加,資金亦有回流救國的跡象,國人若能有充分危機意識,團結一致,挺身一戰,對我國長遠持續發展,反是危中有機。
  3. 民族共融:觀乎國家發展,也不是一條坦途,幅員廣大,民族差異,東南富、西北貧之現象仍困擾大局。今天倡議一帶一路發展,除可瓦解西方圍堵外,也可令東南省分與西北省分流通人才與物資,發展內需,更能使國人與中亞、西亞,甚至南歐、北非國家加強聯繫,打破美元系統的壟斷,開創經濟上的突破與自主。
  4. 科技創新:以前聽見我等要「創建世界新秩序」這句說話,覺得遙不可及,美國是「一哥」這觀念,似牢不可破,但今天看來,美國用「美國優先」口號開打貿易戰,我們別無選擇,若不想棄械投降,唯有奮力一戰。但環境其實並不太壞(註3):很多國家在未能認同「美國優先」下,便互相靠攏起來了,近日土耳其與俄國有結盟跡象,卡塔爾經濟援助土耳其,裏海五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中、俄更緊密合作,中、日、韓領袖多次面談,東盟國家商議南海行為準則……有更多跡象顯示美國在自設藩籬下被孤立,美國的盟友及朋友愈來愈少,反之中國的盟友及朋友愈來愈多,地殼上的不同板塊正慢慢移動,美國的鄰居如加拿大,墨西哥離美愈來愈遠,反之,與中國結盟的大家庭卻日益壯大,只要中國的科學家加把勁,在科技創新上少些吃西方的即食麵,多在基本功上拼搏,中國古代四大發明證實國人在科技創新上的DNA不容小覷,世界新秩序的建立,非遙不可及,在陣痛之後,便有新生命誕生。

註1:請看本欄6月12日本人文章:〈朝美博奕的大贏家〉

註2:1960年7月16日,蘇聯政府正式照會中國外交部,限期召回全部在華工作的蘇聯專家,銷毀部分技術圖紙,從而撕毀了與中國合作的幾乎所有的合同(約600個)。使中國250多個企業和專業單位的建設處於停頓、半停頓狀態。

註3:觀乎美國制裁古巴,北韓多年,現在又制裁伊朗、土耳其、俄羅斯、委內瑞拉。在尼克遜訪華前,中國未強大前一直制裁中國,未見其可以為所欲為。我看不見今次美國可以贏。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