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港獨?

獨立也真叫人嚮往。在父母親蔭庇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事事能承父母認同,當然愜意;羽翼已成,多少也有自己的生活意向,成家立室,獨立出來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基本上也要能有獨立的條件。
月前英國公投「脫鈎」讓人留下了不少的思考。
 
公投前,多少評論都以為「歐」脫不了,嗜博的操盤公司以留歐四賠一、脫歐一賠三開出。結果是以51.9%對48.1%叫博彩公司虧了一仗。公投結果宣佈後,保守黨首相辭職;工黨領袖被批評宣傳不力,未能領導留歐,被質疑領導能力;獨立黨黨魁宣佈功成身退,辭去黨魁之職並離開政壇;鼓吹脫歐的前倫敦市長宣佈不會競選首相;北愛爾蘭則謀求再來一次愛爾蘭獨立公投;蘇格蘭考慮啟動第二次獨立公投;威爾斯也開始討論獨立的可能性;倫敦居民有意發起「倫敦獨立」以爭取留歐;四百多萬人聯署發起脫歐第二次公投……有評論者認為是本土的民粹主義把英國推出歐洲。
 
脫歐對英帝國的即時影響是國家主權評級下降,英鎊匯價新低,國內種族歧視的言論及事件飆升。新上任的首相要為國民脫歐的選擇在百般困難中與不同組織拼搏,外要與歐盟爭取最有利於國家利益的條件,內要平衡國內不同黨派、聯合王國內不同地區政府的訴求,並要維持國家的一統。脫歐工程仍在醞釀中,未來的發展,英國國民要承受因選擇帶來的一切轉變。
 

花開兩朵 各表一枝

 

英國部份地區潛藏着獨立活動時,香港的一些年輕人也因着本土民粹主義的帶動,舉這龍獅旗,喊叫香港獨立。回歸以來,對香港政局不滿的市民愈來愈多,97金融風暴、樓市泡沫的爆破、沙士、禽流感疫症的衝擊、領匯(領展)事件、23條立法的爭持、雙普選的趑趄不前、高地價政策、八萬五事件(公屋政策)、國教風波……在各項事情的處理上,看到特區政府的不足,教港人加深了政治改革的訴求。二戰後出生的香港人,在殖民地時期忍受了種種的制度,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急速的經驗增長,帶來不斷的社會流動機遇。一家七口一張床,樓下閂水喉的呼喊,六十年代暴動時的恐慌,七十年代大股災,八十年代戴夫人跌倒後的移民潮,能熬過的在社會層階中逐步上移,至今都到了退休年月。他們的子女,現正步入中年,肯拼搏的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也能安於社會中層的現實。回歸前後出生的年青一代,他們懂事以來面對的是國民身份的轉變,金融風暴,地產霸權,每年七一、十一遊行的洗禮,年青人對現實的不滿日益膨脹,再從政治爭鬥中耳濡目染,認定激進行為能引起關注,港獨的呼喊便由因對西方民主的憧憬破繭而出。

 

一旦羽翼成 舉翅回顧不?

 
獨立也真叫人嚮往。在父母親蔭庇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事事能承父母認同,當然愜意;羽翼已成,多少也有自己的生活意向,成家立室,獨立出來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基本上也要能有獨立的條件。十八歲的青年高喊要有自置物業,筆者回想自己工作十年多後才儲有首期的資金,退休前才付清蝸牛殼的貸款。成長在嚴苛環境的孩子對獨立有一定的期盼,他要有足夠面對殘酷世界的準備,也要有一往無悔的勇氣,才能擺脫困局,脫困而出。
 
香港要獨立,需要有足夠面對這個殘酷世界的條件。單就政治智慧來說,香港從未出現過能使人信服的政治人物。鬥爭型的政治人物倒不少,破壞是容易的,破壞對當下社會做成甚麼影響,連鎖性的、後續性的衝擊何時湧現,破壞後如何復甦,有政治智慧者應先盤算,要是像鼓吹脫歐者般撒手不理,爛攤子是要由所有社會公民承擔的。
孫中山先生曾說,政治是眾人之事,不能掉以輕心。
 
(圖片:亞新社)

鄧兆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