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儲備局剛宣布,將於10月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俗稱「縮表」),標誌過去9年投放市場的流動資金陸續回籠,環球市場將恢復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前的常態。為此,香港官僚已急不及待,再三警告須提防走資潮,港元利率飆升,影響百業民生;外滙基金更坐言起行,搶先增發票據,再度抽資,推高隔夜和短期同業拆息。不過,港元奉行貨幣局聯繫滙率制度,美元港元利息理應同步同軌,況且熱錢往往跑快一步,走資加息的論調,既費解,也困惑。
須了解熱錢動向
若要理解為何熱錢撤退,須先理解熱錢為何湧入。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爆發,存貸各不相讓,慎防有失,資金市場癱瘓,美國聯儲局率先推行量化寬鬆措施,再三購入金融債務,重新啟動市場流動性,恢復固有交易秩序。
所謂量化寬鬆,其實是以中央銀行信用取代原來的債務信用,拆解三角債死結,令市場鬆綁。聯儲局資產負債同步增加,資產是所購入債務,負債是銀行清算結餘,屬於存款儲備;銀行儲備上升,貸款及存款循環擴張,資產及負債也同步增加,為經濟注入新血,恢復元氣。
另一方面,聯儲局也降低利息至零作配合,減低官民舉債負擔,加速鬆綁效應。多年來市場已消化銀根寬鬆和零息的新形勢,現時聯儲局確認終止寬鬆貨幣措施,並啟動收縮資產負債,配合利率正常化,市場也須重新適應。早前利率開始提升後,「縮表」是預期之內,但撥亂反正不能一蹴而就。
量化寬鬆下,美元泛濫,找尋機會投機投資增值,港元首當其衝則有多個因素所致。其一、港元掛鈎美元,幾乎全無外滙風險;其二、港元利率跟隨美元下調,推高實質及金融資產價格,等於資產通脹;其三、人民幣滙率改革後連年升值,香港離岸市場暢旺,吸引外資借道港元炒賣尋租。據官方估計,2008年尾季至2009年底的15個月,流入熱錢共達6400億港元等值之多。
熱錢流入,香港銀行海外美元存款(資產)與客戶港元存款(負債)同步增加,清算結餘對活期存款(支票及儲蓄)比率相應下降,須向外滙基金兌換港元補充結餘。
在客觀供求規律下,港元滙率高出官價,最終觸及外滙基金強方保證,而港元美元息差也拉闊,以維持固定滙率。
翻查紀錄,2008年10月量化寬鬆啟動後,港元滙率從官價7.8升至7.52;銀行清算比率跳升至10%,比前高十倍;港元同業拆息(HIBOR)隔夜及一周跌至1厘之下,年底更跌至0.5厘之下;而一個月拆息,年底亦跌破0.5厘;銀行存貸利率牌價也相應下調。
港元利率結構受扭曲
事後分析,熱錢湧入有三個特徵:其一、港元滙率驟升至強方保證(7.75)價位;其二,港元同業市場流動性驟增,銀行清算結餘比率跳升;其三、港元利率驟降,與基礎利率(即貼現窗利率)同步,而基礎利率是美聯邦基金利率(即同業拆息)目標價加0.5厘。
聯儲局結束量化寬鬆措施,啟動資金回籠,熱錢回流也有3個特徵:其一、港元回弱至官價(7.8)水平;其二、港元同業市場流動性減低,銀行清算結餘比率回落至正常水平;其三、港元利率回升,與基礎利率同步。若對照近來市情,兩個特徵已呈現。港元滙率已回落至官價,銀行清算結餘比率亦回落至6%。
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平息後,國際間加強監管善後,提高銀行儲備及流動資產標準,清算結餘比率業難以返回從前之1%水平,5%可能是新常態。熱錢是「聰明錢」,往往早着先鞭,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既是定局,提早撤資快人一步並非意料之外。不過,港元存貸利率仍未正常化,令人困惑熱錢是否撤離?若否,為何港元偏弱,而清算結餘也回落?
其實,港元利率結構過去9年被扭曲,最明顯是最優惠利率(BLR)從未隨基礎利率起跌,而儲蓄利率近零,似有若無。最優惠利率向來與儲蓄利率同步,因為儲蓄向來是最穩定的散戶資金來源,而散戶信貸是以最優惠利率計息。港元利率協定2001年全面撤銷,但兩者關係實際仍密切。
統計自1971年起至2001年止30年,最優惠利率平均約儲蓄的2.5倍。環球海嘯前最優惠利率是5厘,儲蓄利率應是2厘,而基礎利率是3.5厘;現今基礎利率是1.5厘,若以該比率作準則,推算儲蓄利率應為0.85厘(=1.5*﹝2/3.5﹞),最優惠利率應為2.125厘左右。且參照按揭利率印證,無論以「HIBOR加」或「BLR減」報價,皆是2厘多水平,與推算吻合。若撇開利率扭曲及後遺症等影響,港元同業市場拆息實際漸趨常態,所謂港元有待加息論調,乃以偏概全。因此3個撤資特徵應皆齊備,合理推斷是投機熱錢洞悉先機,應已獲利撤退。
發債抽資換湯不換藥
不過,上述分析仍有不足之處。所有進出資本無論投資或投機,最終「落戶」銀行資產中「貨幣金融」賬目,即是清算結餘、外滙基金票據、鈔票發行儲備。故此整體增減足以顯示資本性流向,而短期驟變更能反映熱錢進出。銀行業務統計並無區分本土及離岸, 港元存款轉換外幣存款是從本土賬轉移至離岸賬,理論上乃資本外流,反之是資本回流,而實際卻無資金進出。
若離岸外幣存款起跌大,或影響清算結餘增減, 造成熱錢進退假象。其實,離岸外幣(包括人民幣)存款增減也影響港元滙率,因為買賣須經美元作媒介, 若存款擴張令美元求大於供,港元偏軟;反之存款收縮則美元供大於求,港元偏強。故此單憑港元偏強偏軟或同業拆息上落難下定論以判斷資本性流向,須綜合多個指標互相印證,始可窺全豹。
美國啟動利率及流動性正常化多時,香港銀行卻遲遲未調整存息貸息牌價,歸根究柢是9年來從未隨市場走勢調整,何來加息空間?利率協議早已撤銷, 卻疑似名亡實存,實匪夷所思。不過,美國金融貨幣正常化指日可待,香港也解困有期,不必逆周期操作揠苗助長。
熱錢特色是機動性強、觸覺性高,豈會落後於形勢?對照最新金融貨幣指標,切合撤資特徵。外滙基金卻急不及待治標,前後兩度增發票據抽資,似乎另有盤算。其實,9年來香港銀行謹慎有餘,2008年9月底儲備比率是37%,港元貸存比率是80%;今年6月底儲備比提高至43%,港元貸存比率下跌至68%。
發債抽資是換湯不換藥,港元銀根並無收縮, 實際無助應對熱錢撤資,也無助港元利率正常化,反而發放收緊金融貨幣訊息,令銀行取態更謹慎,面臨加息周期,對經濟百弊而無一利。
原刊於《信報》,獲作者授權發表。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