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新貨幣政策影響深遠

新冠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美國聯邦儲備局轉換貨幣政策為多年來學者提出的方案,令學術理論走出課堂,冀望提振經濟,可以嗎?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上周舉行的央行年會發表演講,解釋聯儲局剛公布的「長期目標及貨幣政策策略修訂聲明」。是次政策聲明,提出兩大修訂:一是聯儲局關注失業率多於通脹率,二是通脹率由從不超越2%修改為平均通脹率不超越2%。

大約半年前,我在牛津修讀宏觀經濟學,發現世界上不少央行都採用通脹目標制,關注通脹率多於失業率,而且通脹率寧低勿高,大部分央行不會在通脹低企時就平均通脹率作任何承諾,以免變相承諾允許未來的通脹率高於目標。雖然學術界一直有討論訂立平均通脹率目標,但也僅限於討論。

因此,聯儲局上周的政策聲明可謂將理論變成現實,值得注意。美國的貨幣政策對香港影響深遠,在此讓我借用牛津所學的經濟理論,簡釋新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及利弊。

新修訂允許未來通脹率增加

聯儲局第一項修訂牽涉複雜的美國本土政治,故此本文主要探討第二個修訂。這項修訂具有新凱恩斯學派的學術背景,該學派主要基於兩項假設:一、人們對經濟現象的預期是理性的,意即人們能運用基本的經濟學知識及市場資訊。例如,當通脹率偏離央行所訂的通脹目標,人們會理性地預期央行調節利率,令通脹率回到目標水平。因此,當商戶調整貨品價格時,央行的干預會是其中一個重要考慮。二、商品及服務價格僵固,所以經濟衰退或擴張不會令價格在短期內變動。

基於這兩個假設,新凱恩斯學派認為人們對明年通脹率的預期會影響今年的通脹率。簡單而言,若人們預期明年的通脹率高企,今年的通脹率亦會高企;若人們預期明年的通脹率低企,今年的通脹率亦會低企。那麼新凱恩斯學派與聯儲局的新貨幣政策有什麼關係呢?在通脹率遠低於2%的經濟環境中,聯儲局將通脹率目標改成平均通脹率不超越2%,意味着它會允許將來的通脹率超過2%,從而令由現在到將來的平均通脹率維持在2%的水平。

改變預期 刺激經濟?

一直以來,聯儲局的貨幣政策都不會考慮過往的經濟狀況,但最新的修訂令未來的聯儲局必須考慮現在的經濟狀況,並以高於2%的通脹率「彌補」現時通脹率的不足。故此,人們很可能會預期未來的通脹率將高於2%,而根據新凱恩斯學派的理論,這種正面的預期會提高現在的通脹率,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

聯儲局的新貨幣政策將經濟學術討論變成現實,表面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然而,鮑威爾在演講中表明,平均通脹率目標具有相當的彈性,暗示當通脹率超越2%時,聯儲局未必會容許通脹率持續高企。根據新凱恩斯學派的理論,人們的預期是理性的,所以他們可能會預期未來的通脹率將等於(或稍高於)2%,而非高於2%。換言之,聯儲局的用詞與態度或令人對平均通脹率目標產生懷疑,故此新貨幣政策能否大幅提高通脹率並刺激經濟,似乎仍是未知數。

話雖如此,新貨幣政策依然是自1980年代最大的政策修訂,將平均通脹率目標正式納入長期目標中會令人們預期更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縱使不能大幅刺激經濟,也能透過人們的理性預期力挽狂瀾,避免無止境的通縮。新冠疫情為全球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危機,相信各國央行將會繼續嘗試實施多年來學者提出的方案,令學術理論走出課堂。

作者簡介

現於牛津大學修讀哲學、政治、經濟,為王后學院米歇爾獎學金和香港卓越獎學金得獎者,畢業於聖保羅男女中學,於2018年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考獲45分滿分。對中港及國際政經議題感興趣,現任牛津大學香港公共事務及社會服務學會內務副會長,曾任牛津大學中國論壇的國際關係研討小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