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金融在香港

過去3年新冠疫情使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而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綠色項目和投資可以減少對地球的破壞,令大家更願意投入。

過去3年新冠疫情使人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而健康與環境息息相關。綠色項目和投資可以減少對地球的破壞,令大家更願意投入。2019年綠色債券發行了134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了三成,歐洲地區佔了55%,而中國也佔了13.2%。香港在2019年發行了26億美元債券,累計發行了71億美元,每年都在遞增中,約六成是投放在低碳建築中,約八成半的項目需要找外部機構作評審和認證,由第三方公正的機構去審核。

國際兩大認證組織

國際上有兩大認證的組織,一家是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Association, ICMA),他們根據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的17個指引,設計了一套綠色債券原則(Green Bond Principles)。很多和世界銀行相關的基建項目,如公路、鐵路、水廠和電廠都採用這一套標準。它已在全球62個國家擁有570家會員機構,包括投行、銀行、基金、保險公司、評級機構、交易所、專業行業在內。取得CFC公司金融顧問(Corporate Finance Consultant Certificate)國際金融認證的資格才可以為項目作評估和跟蹤。

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CBI)是國際上另外一家聚焦於投資者的非營利機構,他們提供政策模型、市場數據和分析、向政府提供意見,以及管理《氣候債券標準與認證計劃》。全球有35所認證機構(CBI Verifier)可以根據他們訂立的氣候債券標準(Climate Bonds Standard)作認證,和ICMA一樣有很多機構是他們的合作伙伴。

港交所STAGE平台

為了加強綠色債券在香港的發展,香港交易所2020年特意推出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這昰亞洲首個可持續金融資訊平台,並會率先建立一個債券及交易所買賣產品(ETP)資料庫,並希望日後有多些綠色金融產品可供交易所買賣。

除此之外,不同業界在2018年成立香港綠色金融協會(HKGFA),以推動香港的綠色金融為主要任務,並希望藉着香港國際市場的地位,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進一步緊密合作,產生及完成更多綠色項目。

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意見,與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及灼見名家立場無關。

作者簡介

邵志堯博士為大灣區碳中和協會理事、大灣區碳中和協會發起人及創會會員沛然環保(股份代號:8320)高級顧問、多家大學客座講師、全球零碳聯盟專家委員,現職香港華業金控集團負責人員和兼任宏海控股集團(股份代號:8020)。邵博士取得香港理工大學建築測量專業文憑、南澳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以及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獲取英國特許房屋經理學會會員以及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專業會員資格。他於地產行業擁有逾30年銷售及市場推廣、項目管理及顧問服務經驗,曾於多間主要地產發展商任職,包括瑞安房地產有限公司、港陸物業發展有限公司(現稱中泛置業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及新昌營造集團。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