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有不少單音節詞,轉換為普通話或語體文的時候,須加一「子」字在後面才合乎規範。
以往筆者也舉過不少例子了,本來不打算在這個語言現象方面囉嗦;不過見到香港愈來愈多人不斷在說話時,將原本的粵語普通話化了(包括字音、詞彙及語法等三方面),因此現在也忍不住要在《粵語古趣談》這個專欄中再次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我們很容易就可以證明粵語詞雅於普通話語詞這個事實。現在先舉「模」這個詞,稍後再舉其他例子。
模(mou11-35)
粵語的義為「模子」的「模」,讀書音是陽平(第四聲)mou11(音同「毛」),而口語音則是陰上(第二聲) mou35(音同「帽」的口語音)。這個「模」若要在語體文中出現,就要加「子」這個「後綴」在後面。白宛如《廣州方言詞典》「模」條︰「模子︰餅模做餅食的模子|同埋一個模磕出來嘅喻長得相似,好像同一個模子磕出來的。」古書中實在就有單用「模」表「模子」的例子。
《王力古漢語字典》「模」條︰「製作器物的木製模型。《說文》︰『模,法也。』……《論衡 物勢》︰『陶冶者,初埏埴作器,必模範為形。』《文選》晉 左思《魏都賦》︰『 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又,唐 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三《貝編》云︰「僧一行窮數有異術。開元中嘗旱,玄宗令祈雨,一行言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致雨……數日後,指一古鏡,鼻盤龍,喜曰︰『此有真龍矣。』乃持入道場,一夕而雨。或云是揚州所進,初範模時,有異人至,請閉戶入室,數日開戶,模成,其人已失。」
文中的「模成」就是「模子製成」的意思。至於普通話的「模子」,根據《漢語大詞典》,其最早用例只見於明 吳承恩的《西遊記》,明顯晚出於「模」。
無個(mou11-13 gɔ33)
粵語「無(冇)個」意思是「沒有一個」。如「裏面人都無個,唔似會舉行大型聚會喎」就是「裏面一個人都沒有,不像會舉行大型聚會啊」的意思。又如「你連朋友都無個,點會開心呀?」就是「你連朋友也沒有一個,怎麼會開心啊?」又如「爾(呢)班人裏面無個好人㗎」就是「這批人當中沒有一個是好人」。
原來「無(冇)個」是古語。到互聯網上查找,大家都可以找到一些用例。下面只是其中幾個。(粵語詞彙研究所:爾)
唐 吳融《歧州安西門》︰「今日登臨須下淚,行人無個草萋萋。」
宋 汪元量《光相寺》詩︰「寺中蕭然無個僧。」
《朱子語類》卷二十三《論語》五︰「北辰無星,緣是人要取此為極,不可無個記認,故就其旁取一小星,謂之極星。……」(粵語詞彙研究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