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1(gɐi33)
粵語單用一個「計」字就已經有「計算」的意思。如「計一計先」就是「先計算一下」;「損失幾多就好難計嚹」就是「損失了多少就難以計算了」。普通話基本上不會這樣用「計」字。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計」條︰
〈書〉動。(1)計算;前面常用『按、以』組成的介詞詞組作狀語︰按時計價|以每人十元計,共兩千餘元。
可見粵語這樣用「計」字就是「書面語」,而一般現代詞典所謂「書面語」根本就是「古語」(《現代漢語詞典》凡例的釋義部分說明,〈書〉就是「表示書面上的文言詞語」)。(粵語詞彙研究所:幾多)
《荀子‧富國》︰「量地而立國,計利而畜民。」唐朝 楊倞《注》︰「謂若周制計一鄉地利所出,畜民二千五百家。」無論在《荀子》原文還是唐時的楊《注》裏面,「計」的用法都與今日粵語一樣,無須與「算」字組成「計算」這個雙音節詞就已經能表「計算」之義。
計2(gɐi33)
粵人說「冇計」(此處「計」讀陰去[第三聲]「gɐi33」,音同「髻」;若讀陰上[第二聲]「gɐi35」,音同口語中的「傾偈」(聊天)的「偈」,那就是另一個意思,詳下條),意思就是「(咱們)無須計較」或者「(我)不會(跟你)計較」。
如說︰「我等(哋)之間冇計嘅。」就是說︰「咱們無須計較。」又如說︰「冇計啦!大家咁死黨!」就是說︰「不用計較了!我們感情這樣好!」在普通話裏,「計」字這個用法屬「書面語」。閔龍華《現代漢語用法詞典》「計」條︰
〈書〉動。(3)計較;多用於否定︰不計個人得失。(粵語詞彙研究所:無)
之所以說是「書面語」,是因為那是見於古文獻的用法。《世說新語‧忿狷》︰「王司州……持其臂曰︰『汝詎復足與老兄計?』」(黃氏案︰句中的「老兄」是「對弟輩的自稱,有親切、隨便的意味」。詳張永言《世說新語辭典》「老兄」條。)
計3、無計3、有計3(gɐi33-35、mou11-13 gɐi33-35、jɐu13 gɐi33-35)
粵語單用一個「計」字,只要變調讀成陰上[第二聲]「gɐi35」(音同口語中的「傾偈」[聊天]的「偈」),就有「計策」、「計謀」、「辦法」的意思。如「爾(呢)次真係唔知點算,你可唔可以幫我恁下計呀?」就是「這一次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你可以替我想個辦法嗎?」
既然「計」就是「辦法」,因此「無(冇)計」就是「沒辦法」,「有計」就是「有辦法」。這也是古語,只不過我們讀古書時不會用變調的方式去讀,而依然讀之為「gɐi33」而已。
到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之類的網站搜尋,就可以找到不少「無計」的書證。如《世說新語‧假譎》︰「庾欲奔竄則不可,欲會恐見執,進退無計。」又如《變文集》卷六《醜女緣起》︰「阿姊無計,思忖且著卑辭報答王郎。」再如范仲淹《漁家傲》詞︰「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另外,筆者也在明人小說中找到用例。陸人龍《型世言》第三十九回︰「一日出巡到湖州,就宿在慈感寺中。詢問風俗,內有父老說起這橋下有蚌珠,嘗因蛟龍來取,疾風暴雨,損禾壞稼。夏尚書尋思,却也無計。」 (粵語詞彙研究所:爾)
至於「有計」一詞,則到互聯網上的《漢語大詞典》及《國語辭典》兩個網站都找不到。其實古人確有用到此詞。明 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一卷︰「月香想了一想,便道︰『有計了!』」又明 凌濛初《拍案驚奇》卷十七︰「(知觀)想道︰『說這般話的,定是有風情的。只是雖在孝堂中,相離咫尺,却分個內外,如何好大大撩撥他撩撥?』以心問心,忽然道︰『有計了!』」(粵語詞彙研究所: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