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dɔi22)
「袋」在普通話裏,只能充當名詞和量詞,但粵語卻有動詞。
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袋」條︰
粵裝進衣袋 袋好啲銀紙(把鈔票穩妥地裝在衣袋裏) / 一個人袋晒落袋(一個人獨吞)。
實則粵語動詞的「袋」並不限於裝進衣袋的意思,裝進任何袋子都可以。古人的衣服,袖子比較寛大,大得可以藏物,所以甚至可以說「袋在袖裏」。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之三︰
孺人道︰『我這侄兒,與我女兒同年所生,先前也曾告訴師父過的。當時在京,就要把女兒許他為妻,是我家當先老爺不肯。我出京之時,私下把一個鈿盒分開兩扇,各藏一扇,以為後驗,……我意欲完前日之約,……要煩你到西堂,與我侄兒說此事……可好麼?』妙通道︰『這個當得,管取一說就成。且拿了這半扇鈿盒去,好做個話柄。』孺人……取出來,交與妙通。妙通袋在袖裏了,一徑到西堂書房中來……。
原來「袋」在閩南話也有這個用法。林寶卿《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袋」條︰
裝!放入口袋︰錢袋佇袋仔內(錢裝在口袋裏)。明 費信星《槎勝覽‧剌撒國》︰「數年無雨,鑿井絞車,羊皮袋水。
使費(sɐi35 fɐi33)
花錢,粵語叫「使錢」(粵語詞彙研究所:使錢)。 費用,粵語可以叫「使費」。
劉扳盛《廣州話普通話詞典》「使費」條︰
粵開銷;開支。嗰度啲使費真係頂唔順 (那裏的開銷的確受不了)。
原來「使費」至遲見於明清小說。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使費」條,義項二︰
費用。[例]且喜積下許多銀子,歸家完婚使費一應足了。(歡喜‧二)這裏饒添了邢姑娘的使費,僅少了一兩銀子。(紅樓‧七三)(黃氏案︰《歡喜》指《歡喜冤家》;《紅樓》指《紅樓夢》。)
另外,筆者又在以下二書中見到「使費」的用例。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之十︰
鐵裏蟲道︰『這個誠然也要慮到,打官司全靠使費與那人力兩項。而今我和你們熟商量︰要人力時,我們幾個弟兄相幫你衙門做事,儘够了。只這使費難處,我們也說不得,小錢不去,大錢不來……。』
明 陸人龍《型世言》第十二回︰
一子年已十六,為他就勛戚中尋了一頭親事,也捐俸助他行聘;一女為他擇一個文士,也捐俸為他嫁送。末後他兒子蔭襲時,為他發書與兵部,省他多少使費。
傳承了「使費」一詞的不獨粵語,就是今日的關中方言,也有這個詞。景爾強《關中方言詞語匯釋》「使費」條︰
生活費用、日常花銷。如說『物價漲了,家裏的使費一天天大了。』
《瞎騙奇聞》第1回︰『總想神道得了他的香火,就像陽間官府得了打官司的使費一樣,必定要偏袒他,保佑得他事事如意。』
《醒世姻緣傳》第13回︰『成幾百幾十的,不知使費了多少,與他幾十文錢也罷。』
《儒林外史》第3回︰『一切多的使費,都是金有餘包辦。』《二刻拍案驚奇》卷10︰『吃官司全得財來使費,我們怎麼敵得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