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雷」粵語叫「行雷」(haŋ 11 lœy11)。筆者上互聯網搜尋,發現唐・歐陽詢的《藝文類聚》這部類書收錄了南朝梁・朱超的《對雨詩》,裡面有「重雲吐飛電,高棟響行雷」這樣兩句。表面看來,用「行」來作「雷」的動詞,似乎比較難以理解。
以「雷聲」喻「車聲」
原來這也跟《周易》有關。《易・無妄》卦辭︰「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象傳》說︰「天下雷行。……」這是最早用「行」作「雷」的動詞的古文獻用例。《周易》的《象傳》,據內地學者王博的研究,應該是在戰國中期至《禮記・深衣》成篇之間這一段時間之內出現的(詳王博《易傳通論》第三章《象傳》)。
究竟何以「雷」會用「行」作為其動詞呢?那大概是因為雷聲與車聲相似。《說文》車部「轟」︰「羣車聲也。」西晉 左思《蜀都賦》︰「車馬雷駭,轟轟闐闐。」左思一方面用「轟轟闐闐」象車馬之聲,另一方面用「如雷之駭人」(雷駭)來形容這種聲音的效果。又,唐・杜牧《阿房宮賦》︰「雷霆乍驚,宮車過也。」這同樣是以「雷聲」喻「車聲」。
由此可見,對於古人而言,雷聲就如車聲,因而「打雷」時,古人就有「車行」的聯想。於是,古人就想像雷公(雷神)是駕著車子前行的,所以就有「雷車」這種想像出來的車子。《莊子・達生》︰「皇子曰︰『委蛇,其大如轂,其長如轅,紫衣而朱冠。其為物也惡,聞雷車之聲,則捧其首而立。見之者殆乎霸。』」又,《藝文類聚》卷二《天部》(下)・「雷」條︰「焦贛《易林》曰︰『白日揚光,雷車避藏。雲雨不下,各自正鄉。』」既然古人確信有「雷車」一物,我們就自然可以相信,古人真的認為「雷」是可以「行」的!
「行雷」雅於「打雷」
至於現代漢語共同語中的「打雷」一詞,《漢語大詞典》釋曰︰「天空中雲層放電時發出巨大聲響。」卻並無書證。《國語辭典》(網上版) 釋曰︰「閃電之後,緊接而來的轟隆雷聲。如︰『她最怕聽到打雷的聲音。』」同樣沒有古文獻作書證。
若追尋一下「打」字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其字不可能早於東漢出現。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裏面就沒有「打」字(北宋・徐鉉才在其《說文新附》中收錄之)。《漢語大字典》「打」條︰「唐・玄應《一切經音義》卷三引《通俗文》︰『撞出曰打。』」《通俗文》是東漢末服虔所編的,由此可見「打」字不可能早於東漢出現。既然如此,「打雷」亦不可能早於東漢出現。
就筆者所知,相信是生活於明末清初的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裡面的一句,可能是「打雷」最早的用例。該書第二十七回︰「七、八月就先下了霜,十一、二月還要打雷震電。」看來,雷已「行」了二千多年,卻只「打」了約四百年。「行雷」絕對雅於「打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