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luŋ13)
粵語有一音「luŋ13」(音同「壟」)而義為「箱」、「篋」的詞,如「樟木luŋ13」就是「樟木箱子」。同道多以為此字當作「槓」。其實「槓」字《康熙字典》不載,而《漢語大字典》雖收錄此字,但其義卻與「箱」、「篋」無關。
《漢語大字典》「槓」條云︰「同『杠』。」而「杠」條則載此字有三音︰一為《廣韻》「古雙切」(漢語拼音讀gang1。黃氏案︰此音粵讀「gɔŋ55」),一為《集韻》「沽紅切」(漢語拼音讀gong1。黃氏案︰此音粵讀「guŋ55」),又一為gang4(此音只列漢語拼音,未有古音為據。黃氏案︰此音粵讀「gɔng33」[音同「鋼」])。三個讀音下面所載義項共十一個,卻無一與「箱」、「篋」有關。由此可見粵語「箱箱luŋ13 luŋ13」、「樟木luŋ13」的「luŋ13」實不當以「槓」為本字。
那麼,「樟木luŋ13」的「luŋ13」當以哪個字為本字呢?說來很簡單,這個「luŋ13」的本字原來就是「籠」。
可能大部分人見到「籠」字,都只知道它粵音讀陽平(第四聲)「luŋ11」(與「龍」同音),是用來盛鳥、獸、食物等的東西,卻不知道它自古有上聲一讀,而義為「箱子」。《康熙字典》「籠」條︰「……又《廣韻》、《正韻》力董切,《集韻》、《韻會》魯孔切,並音『攏』。箱籠。」無論「力董切」還是「魯孔切」,粵音都是陽上(第五聲)「luŋ13」(與「壟」同音),音「luŋ13」而義為「箱籠」,自然就是「樟木luŋ13」的「luŋ13」的本字。
《水滸傳》(七十回本)第十回︰「(柴進)叫莊客取一籠衣裳出來,叫林沖徹裏至外都換了,請去煖閣坐地,安排酒食杯盤管待。」又第四十九回︰「李應連忙來問時,妻子說道︰『你被知府捉了來,隨後又有兩個巡簡引着四個都頭,帶領三百來士兵,到來抄扎家私,把我們好好地叫上車子,將家裏一應箱籠牛羊馬匹驢騾等都拿了去;又把莊院放起火來都燒了。』」
以上兩段文字足證古書上確有以「籠」為可盛衣裳的「箱子」。又明 徐渭《四聲猿》之四《女狀元辭凰得鳳》第三齣︰「(旦)皂隸……你把大箱籠不要動他的,把那小簏兒、匣兒都與我搜將來,連那婦人帶來見我。」
年晚(nin11 man13)
粵語有「年晚」一詞,義為「年底」。俗語有「年晚煎,人有我有」之說,意謂「無論如何,也當像其他人一樣擁有(某種物品)」。《香港粵語大詞典》「年晚」條︰「農曆年底︰年晚錢,飯後煙[歲末的錢,飯後的煙(比喻最及時、最需要的東西)]。」《現代漢語詞典》無「年晚」一詞,《現代漢語詞林》亦未收。不過「年晚」其實是古語。
白維國《白話小說語言詞典》有「年晚」條,釋云︰
「年夜;除夕。[例]至于那本身受害,即時做鬼取命的,就是年初一起說到年晚除夜,也說不盡許多。(《拍案》‧三十)今日是年晚,此老必定在家。(《二拍》‧四)」